为了哄东宫太子开心,王振也经常搜集宫外的逸闻趣事,讲给太子听。这段时间以来,李之郎的故事闹得人尽皆知,王振少不得添油加醋,将两位博士的尴尬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太子,惹得太子阵阵欢笑。
太子听罢,好奇地问道:“王先生,那李之郎果真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吗?”
王振道:“想来应该就是文曲星了。不过这文曲星下凡,也是为了辅佐咱大明江山,将来还不是要为太子出力?现在啊,人人都说咱大明乃是千古盛世,文学鼎盛呢。”
他一口一个咱大明的,小太子倒也没有忌讳,毕竟他才七岁的年纪,平日里还比较贪玩,哪里注意到这许多细节?
“还有,大家都说先帝和陛下乃是千古明君,励精图治,才有这太平盛世。奴婢觉得啊,将来太子承续大统,也定是一代明君,臣民颂扬,万世流芳呢。”王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反正太子还小,就喜欢听这些好听的话,而且一定要赤裸裸地吹捧。你若含蓄一点,小太子不一定能听懂啊。
“将来我若当了皇帝,你和李之郎都是我的肱骨之臣。你呢,就当司礼监掌印太监;李之郎就当内阁首辅,如何?”太子兴致高昂地派发各种口头福利。
王振大喜,道:“奴婢谢太子殿下恩典。”都说皇帝是金口玉言,这太子也算是未来的皇帝,那张嘴自然也是金光闪闪的。
太子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听说李之郎也是七岁?”
“是宣德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生。”
“比本宫大了八个月呢。”太子自言自语道:“怪不得比本宫还要聪明。反正那些文章,本宫现在是万万做不得的。”
“哎呀,太子爷慎言呐。那李之郎怎么能比太子爷聪明呢?您是君,他是臣。他学得什么儒家治国之术,您学得乃是御士使臣的大道,怎么好相提并论呢?这天下的文人在聪明,再博学,终究还要是为君效命,为国效力的。您的聪明,在于如何选贤任能。就像刚才,您安排奴婢在司礼监效命,让李之郎去内阁办事,这就是太子爷选人用人的御下之道,太子爷年仅七岁,比李之郎还小八个月,就能把人和事安排的如此妥帖,足显得太子爷的聪慧,定是掌握了这治国的大道。”这会儿,王振倒是知道什么是忌讳了,一番吹捧,又将七岁太子哄得高高兴兴。
看着太子高兴的模样,王振暗思,这李之郎既然已经入了太子的法眼,少不得要提前结交一番。反正都是七岁的孩子,就算再聪明,那贪玩的天性却是无法泯灭的。只要自己略施手段,还不哄得两个小屁孩服服帖帖的?将来若是果真自己能做司礼监掌印的太监,而那李之郎当了内阁首辅,两人联手,还不是权势滔天?
一念及此,王振暗暗记下,以后定要挑个时间,和李之郎套套近乎,叙叙情谊。
此后的日子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李府探讨交流,关于李之郎的传说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李之郎实在不胜其扰,干脆遵守学规,从此学习住宿皆在国子监内,这才少了许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