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 > 《天工开物 下篇 丹青》译文

《天工开物 下篇 丹青》译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气煞我也!最新章节!

【原文】

宋子曰:斯文千古之不坠①也,注玄尚白②,其功孰与京③哉?离火红而至黑孕其中④,水银白而至红呈其变⑤。造化炉锤,思议何所容也。五章⑥遥降,朱临墨而大号彰⑦。万卷横披,墨得朱而天章焕。文房异宝,珠玉何为⑧?至画工肖像万物,或取本姿,或从配合,而色色咸备焉。夫亦依坎附离,而共呈五行变态⑨,非至神孰能与于斯哉?

【注释】

①斯文千古之不坠:斯文,此作文化、文明解。不坠:不断绝。

②注玄尚白:典出《汉书.扬雄传》:“雄方草《太玄》,用以自守(洁身自好),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此处变化原意,是在白纸上写黑字的意思。

③孰与京:有谁能与相比。

④离火红而至黑孕其中:八卦中“离”为火,故称离火。火燃尽则为黑烬,故云“至黑孕其中”。

⑤水银白而至红呈其变:水银可以炼成银朱。

⑥五章:《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此处指穿着各种颜色官服以区分等级的王公大臣。

⑦朱临墨而大号彰:与下文“墨得朱而天章焕”,都语意双关,一方面说朱、墨等颜料对文化的发展有极大意义,另一面又以“朱”代指明朝,以“墨”代指文化,说文化在大明皇帝手里得到极大发展,而大明朝也得到文化的支持。

⑧文房异宝,珠玉何为:文房才是奇珍异宝,珠玉算得了什么。

⑨依坎附离,而共呈五行变态: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济,五行中的金、木、土也发生变化,于是而出现了各种朱墨颜色。

【译文】

宋先生说:古代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而不失散,靠的就是白纸黑字的文献记载,这种功绩是无与伦比的。火是红色的,其中却酝酿着最黑的墨烟;水银是白色的,而最红的银朱却由它变化而来。大自然的熔炉锤炼变化万千,真是不可思议啊!从遥远的时代五色就已经出现,有了朱红色和墨色这两种主要颜色就能使得重大的号令得到彰扬;万卷图书,阅读时用朱红色的笔在黑色的字加以圈点从而使好文章焕发了异彩。文房自有笔、墨、纸、砚四宝,在这里即便是珠玉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呢?至于画家描摹万物,有的人使用原色,有的人使用调配出来的颜色,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颜色也就齐备了。颜料的调制,要依靠水火的作用,而表现在水、火、木、金、土这五种事物(五行)的相互磨合变化之中,若不是世间最为玄妙的大自然,谁能做到这一切呢?

【原文】

凡朱砂、水银、银朱,原同一物,所以异名者,由精粗老嫩而分也。上好朱砂出辰、锦①(今名麻阳)与西川者,中即孕汞②,然不以升炼。盖光明、箭镞、镜面等砂③,其价重于水银三倍,故择出为朱砂货鬻。若以升汞④,反降贱值。惟粗次朱砂方以升炼水银,而水银又升银朱也。

凡朱砂上品者,穴土十余丈乃得之。始见其苗,磊然白石,谓之朱砂床。近床之砂,有如鸡子大者。其次砂不入药,只为研供画用与升炼水银者。其苗不必白石,其深数丈即得。外床或杂青黄石,或间沙土,土中孕满,则其外沙石多自折裂。此种砂贵州思、印、铜仁⑤等地最繁,而商州、秦州⑥出亦广也。

凡次砂取来,其通坑色带白嫩者,则不以研朱,尽以升汞。若砂质即嫩而烁视欲丹者,则取来时,入巨铁碾槽中,轧碎如微尘,然后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跌取其上浮者,倾入别缸,名曰二朱。其下沉结者,晒干即名头朱也。

凡升水银,或用嫩白次砂,或用缸中跌出浮面二朱,水和搓成大盘条,每三十斤入一釜内升汞,其下炭质亦用三十斤。凡升汞,上盖一釜,釜当中留一小孔,釜旁盐泥紧固。釜上用铁打成一曲弓溜管,其管用麻绳密缠通梢,仍用盐泥涂固。煅火之时,曲溜一头插入釜中通气(插处一丝固密),一头以中罐注水两瓶,插曲溜尾于内,釜中之气达于罐中之水而止。共煅五个时辰,其中砂末尽化成汞,布于满釜。冷定一日,取出扫下。此最妙玄化⑦,全部天机也(《本草》胡乱注:凿地一孔,于碗一个盛水)。

凡将水银再升朱用,故名曰银朱。其法或用磬口泥罐,或用上下釜⑧。每水银一斤,入石亭脂(即硫黄制造者)二斤,同研不见星,炒作青砂头,装于罐内。上用铁盏盖定,盏上压一铁尺。铁线兜底捆缚,盐泥固济口缝,下用三钉插地鼎足盛罐。打火三柱香久,频以废笔蘸水擦盏,则银自成粉,贴于罐上,其贴口者朱更鲜华。冷定揭出,刮扫取用。其石亭脂沉下罐底,可取再用也。每升水银一斤,得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出数藉硫质而生。

凡升朱与研朱,功用亦相仿。若皇家、贵家画彩,则即同辰、锦丹砂研成者,不用此朱也。凡朱,文房胶成条块,石砚则显,若磨于锡砚之上,则立成皂汁。即漆工以鲜物彩,惟入桐油调则显,入漆亦晦也。

凡水银与朱更无他出,其汞海、草汞之说⑨,无端狂妄,耳食者⑩信之。若水银已升朱,则不可复还为汞,所谓造化之巧已尽也。

【注释】

①辰、锦:辰州府,治在今湖南沅陵。此辰当指辰州治下之辰溪,另麻阳在辰溪之西南。

②孕汞:含有汞(水银)。

③光明、箭镞(zú)、镜面等砂:俱朱砂,当以其功用为名。

④升汞:提炼水银。

⑤思、印、铜仁:贵州思南、印江、铜仁,俱在今贵州东北部。

⑥商州、秦州:今陕西商县、甘肃天水。

⑦玄化:变化。《淮南子.汜论》:“使鬼神能玄化。”

⑧上下釜:一上一下,口径一样的两只锅。

⑨汞海、草汞之说:此针对《本草纲目.金石部》所引诸家说,以为可从马齿苋中提炼水银而言。此说未必“无端狂妄”。

⑩耳食者:轻信耳食之言者。

【译文】

朱砂、水银和银朱本来都是同一类东西,名称不同只是由于其中精与粗、老与嫩等的差别所造成的。上等的朱砂,产于湖南西部的辰水、锦江流域以及四川西部地区,朱砂里面虽然包含着水银,但不用来炼取水银,这是因为光明砂、箭镞砂、镜面砂等几种朱砂比水银还要贵上三倍,因此要选出来销售。如果把它们炼成水银,反而会降低它们的价值。只有粗糙的和低等的朱砂,才用来提炼水银,又由水银再炼成银朱。

上档次的朱砂矿,要挖土十多丈深才能找到。发现矿苗时,只看见一堆白石,这叫做朱砂床。靠近床的朱砂,有的像鸡蛋那样大块。那些次等朱砂一般是不用来配药的,而只是研磨成粉供绘画或炼水银用。这种次等朱砂矿不一定会有白石矿苗,挖到几丈深就可以得到,它的矿床外面还掺杂有青黄色的石块或沙土,由于土中蕴藏着朱砂,因此石块或沙土大多自行裂开。这种次等朱砂以贵州东部的思南、印江、铜仁等地最为常见,而陕西商县、甘肃天水县一带也十分常见。

次等朱砂,如果整条矿坑都是质地较嫩而颜色泛白的,就不用来研磨做朱砂,而全部用来炼取水银。如果砂质虽然很嫩但其中有红光闪烁的,就用大铁槽碾成尘粉,然后放入缸内,用清水浸泡三天三夜,然后摇荡它把上浮的砂石倒入别的缸里,这是二朱,把下沉的取出来晒干成头朱。

升炼水银,要用嫩白次等朱砂或缸中倾出的浮面二朱,加水搓成粗条,盘起来放进锅里。每锅共装三十斤,下面烧火用的炭也要三十斤。锅上面还要倒扣另一只锅,锅顶留一个小孔,两锅的衔接处要用盐泥加固密封。锅顶上的小孔和一支弯曲的铁管相连接,铁管通身要用麻绳缠绕紧密,并涂上盐泥加固,使每个接口处不能有丝毫漏气。曲管的另一端则通到装有两瓶水的罐子中,使熔炼锅中的气体只能到达罐里的水为止。在锅底下起火加热,约共煅烧十个钟头后,朱砂就会全部化为水银布满整个锅壁。冷却一天之后,再取出扫下。这里面的道理最难以捉摸,自然界的变化真是奥妙无穷(《神农本草经》注释中说什么炼水银时要“凿地一孔,放碗一个盛水”等等,那是胡乱注的)!

把水银再炼成朱砂,因此就叫做银朱。提炼时用一个开口的泥罐子或者用上下两只锅。每斤水银加入石亭脂(天然硫黄)两斤一起研磨,要磨到看不见水银的亮斑为止,并炒成青黑色,装进罐子里。罐子口要用铁盏盖好,盏上压一根铁尺,并用铁线兜底把罐子和铁盏绑紧,然后用盐泥封口,再用三根铁棒插在地上用以承托泥罐。烧火加热时需要约燃完三炷香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用废毛笔蘸水擦擦铁盏面,那么水银便会变成银朱粉凝结在罐子壁上,贴近罐口的银朱色泽更加鲜艳。冷却之后揭开铁盏封口,把银朱刮扫下来。剩下的石亭脂沉到罐底,还可以取出来再用。每一斤水银,可炼得上等朱砂十四两、次等朱砂三两半,其中多出的重量是凭借石亭脂的硫质而产生的。

用这种方法升炼成的朱砂跟天然朱砂研成的朱砂功用差不多。皇家贵族绘画,用的是辰州、锦州等地出产的丹砂直接研磨而成的粉,而不用升炼成的银朱粉。书房用的朱砂通常胶合成条块状,在石砚上磨就能显出原来的鲜红色。但如果在锡砚上磨,就会立即变成灰黑色。当漆工用朱砂调制红油彩来粉饰器具时,和桐油调在一起就会色彩鲜明,和天然漆调在一起就会色彩灰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