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大国崛起1857 > 第六百六十节 大明财阀

第六百六十节 大明财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最近他甚至连广府银行都得罪了,广府银行的背景连六部都不敢动,因为这是一家皇帝入股的银行,之前可一直都担负着大明央行的角色。

只因救灾期间,印刷了太多的纸币,导致金融市场崩溃,政府甚至不得不启动金融改革,然后政府才开始自己铸造金银币,进入了复本位阶段。

在大量赔款的注入下,大明货币终于稳定下来,广府银行这两年来,就是全力配合户部主管的大明银行进行金融改革,用大明银行发的新钞票逐步逐步的将广府银行所发的旧钞票按一定比例慢慢替换。

广府旧钞票在宣布终止兑换白银后,已经跌落到了三两钞票换一两白银的市场价格,而大明新钞票的一两却相当于库平银的一两四钱,折算下来,新旧钞票比价在一比四左右,因此就一直用这个比例收兑,目前已经将广府银行印发的十亿两纸钞收兑的差不多了。

由于大明政府成立了由户部管理的央行,陡然失去中央银行地位的广府银行实力大降,总办伍守业感觉压力重重,想方设法的揽储,以应对新旧钞票收兑结束之后,广府银行直接入市后的窘境,可这时候兵工厂却告知,以后兵工厂决定将资金流转交给另一个银行处理,不再通过广府银行的渠道了。

兵工厂这几年营业额持续扩大,太平天国覆灭之后,急转直下的军火生意也没有打击到他,每年的营业额稳定在一千万两上下,期间资金周转可是一笔大生意,而且兵工厂的生意相对稳定,因此能够将现金长期留在银行,这是最优质的净资产客户,谁都不想失去。

但郝可久在兵工厂里一手遮天,伍守业根本就阻止不了,可广府银行也不是随便就能欺负的,伍守业找工部协商无果之后,盛怒之下就要求见皇帝。

朱敬伦一开始也不知道伍守业求见为了什么,但是知道这段时间广府银行负责稳定金融责任重大,还以为是出了什么问题,就接见了他,这才知道兵工厂的发展已经有些失控了。

兵工厂涉及的产品超过五十种,缫丝、织稠、纺纱、织布,这些设备能够成套生产不说,还是大明最大的轴承制造工厂,各型火炮、步枪,造船、铁路设备等重型机械,连烧砖都在搞的一个企业你说他还能缺什么。

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银行,现在郝可久真的开了一家银行,准确来说,是他儿子开办的银行,郝可久为了支持儿子,才将兵工厂的资金,转移到这家银行里。

伍守业状告郝可久以公谋私,兵工厂是公家的产业,怎么能让这种人一手遮天,兵工厂的资金怎么能随便放在自家的银行里。广府银行可是皇帝家的银行,可就等于是官家的,兵工厂的资金理应放在广府银行。

朱敬伦早就不再听伍守业告状的言辞了,否则他就要纠正伍守业家天下的错误观点了,会强调说广府银行以后是一家私营合伙制银行。

但他没听,他脑子里想的是兵工厂,他猛然发现,这家工厂不但有分门别类的制造业,而且在各个口岸,都以晋商商号的形式,开办了大量拉拢生意的商号,这家企业已经转变成了有商业,有工业的复合型巨头,现在还自己掌握了金融力量,有两个字猛然跃入朱敬伦的脑海——财阀!

朱敬伦并不排斥财阀,他甚至认为,东方人情关系跟工商业结合后产生的新的商业伦理,其实就是财阀,舍此结不出第二颗果实。

至于兵工厂是依靠政府背景发展起来这件事,也没什么奇怪的,日韩哪家财阀的发展,离开过政府的背景。

财阀经济让日本成功攀登上发达经济体的例子,让朱敬伦很想尝试一下,因为这是一条成功的例子,先是日本成功了,韩国跟着成功了,台湾和香港也是一群政商在把持经济,至于新加坡,整个国家都基本上是李家的。

后世的东亚经济体中体量最大的,一个就是日韩的财阀,另一个则是中国的国企,有经济学家曾经猜想过将国企改组成为财阀的可能性,后世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在大明,朱敬伦如果想尝试的话,倒是有一个机会。

因为兵工厂本身就是一个国企,虽然目前盈利水平还行,那是因为启用了郝可久这个晋商体系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换一个人呢,未必不会沦落到后世国企的状态。

与其有朝一日让这个巨型航母变成一群官僚谋利的工具,成为滋生腐敗的温床,不如趁现在最好的时候,直接让他转变成财阀。

直接送给郝可久是一个办法,但影响太大了,巨大的利益不是郝可久这一个毫无背景的平民承受的起的。

朱敬伦的决定是,引入更多有背景的巨头,来给郝可久分担压力。

他决定引入有背景的私人资本让兵工厂私有化,变成一个巨头背后控股的复合型财阀。

“是啊,兵工厂确实不应该让郝可久只手遮天。这样下去确实不像样子,官办产业就不能这么搞。守业啊,你说我们把兵工厂卖掉怎么样?”

“啊?!”

伍守业完全没想到自己告状告出了这样的结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