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志见了妻子,当然高兴极了,但毕竟是在中国,两人没有在公众场合拥抱,而是一起走回家。妻子想帮德志拿东西,德志不肯。因妻子本身就有负担,那小家伙就是。
为了讨妻子喜欢,德志牺牲了去看望他的母亲。
妻子也不提醒,反而很高兴。现在时代不同了,在过去,休妻其中一条理由就是,如果妻子不孝顺公婆,就可以给妻子一封休书,予以辞退,永不叙用。现在,谁还敢这么干?
特别是有孕在身的妻子,连婆婆都还要退避三舍,不肯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媳妇斤斤计较,因为媳妇肚里可是一个巨大的财宝,关系到生命的问题,婆婆就是天大的冤屈,也不能在媳妇面前发泄,在儿子面前,也要有所收敛,不要告状了,免得都不痛快。
德志不去看他妈妈,主要还是怕事。德志生性胆小,又不会圆滑地处理一些问题,也不爱撒谎,结果就成了众矢之的,一边是妈,一边是妻子,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但是,两头都得忍着,当出气筒,让两个女人都出出气就得了。
德志抽空给他母亲打了电话,说已经回家了。第二天想去丈母娘家。
德志妈当然没问题了,她说:“你去吧。不要惹媳妇生气。她想去哪,只要你能去,就不要推辞,马上去。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果然,在关键时刻,德志妈还是通情达理的。媳妇当然为德志的表现感到欣慰,于是他们双双一起回到德志的丈母娘家。
妻子在乡下。
德志选择社会工作,原因是他对农村挺感兴趣,对乡村那份宁静尤其向往,而且,乡下人一般都比较淳朴,不像城里人有些奸猾。感到与乡下人打交道很自由很轻松,不用担心说错话,做错事。
德志媳妇的丈母娘家在水库边上,属于移民。地处“三不管”的地方,交通不太方便。道路也很糟糕。最近修了一条高速公路,因为工程车的碾压,本来是一条坏路,结果变成了更坏的路。
十月的天气,本是秋高气爽的,但是,才下过一场雨,将道路弄得很稀。路中间基本上不能走人,只有手扶拖拉机或者其它农用车,才能从泥泞中突突而过。底盘低的车辆,比如轿车,根本没办法行驶。
路中央走不得人,路两边稍微干一些,从人的脚窝里下脚,再踩另一个脚印,算是勉强可以避免湿鞋的命运。
如果嫌泥巴太黏,脱了鞋子,赤脚行走的话,那更加悲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会让人的脚奇痒。
就是这么着,德志还是愿意去,因为妻子很爱她妈妈。
妻子的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妹妹也是,目前,离她妈妈最近的就只有她本人了。她父母年事已高,老人的孩子都不在他们身边,怎么不感到孤单呢?
下车行走大概有四十分钟的样子,德志夫妻俩终于到了家。
德志的丈人和丈母娘都很高兴,连忙招呼坐下来。老丈人慌着给德志沏茶。德志赶紧起身,自己来。德志媳妇自不必说,德志也帮忙给倒了一杯水。
德志的老丈人出身贫寒,过去受过大地主的剥削,解放后划为贫农。后来参军,在京都当了十年兵。后来转业到地方,不愿去法院工作,宁愿在家务农,陪伴妻子。因丈母是独女,丈人算是上门女婿,家里需要劳动力,就没有出来工作。至于那时候打烂公检法,人们无法无天,到处都有不法的事情发生,世道太乱,也是老丈人没有从事法院工作的原因。
老丈人说起这段往事,并不后悔。他和妻子没有分离,作风没问题,立场坚定,根正苗红,被选拔做了供销社的人员。那时候,供销社是很热门的行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都凭票供应物资,人们都巴结老丈人,逢年过节,家里人来人往的,相当不错的殷实人家。
丈母娘也去过京都,开过眼界,比德志还强许多。德志至今还没去过京都。不知道**长得啥样。
丈母娘看过历史博物馆,看过京都猿人的模型,认定了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至今还把在京都看到的骨头化石拿来作为证据。到在平时和别人闲聊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一些现象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老俩人总体还算和睦,老丈人坐不住,一天到晚都想做点事,一刻也闲不下来。偶尔闲一点了,就开始听收音机里节目,除了听新闻,还听地方戏,自得其乐。
妻子的哥哥在长沙工作。她嫂子是混边城市人,习惯了混的生活,到了婆婆家,很不习惯,加上村里有一些长舌妇,专门挑拨婆媳关系,弄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在婆家呆了一段时间后,夫妻实在呆不下了,夫妻双双去了长沙谋生。</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