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双瞥了一眼这边扑蝶那边采花的张水儿,掐着霜华的小腰暗笑:“你这丫头就可劲装吧!”
霜华推开她使坏的手,笑道:“不过涂个清净。”霜华又不是瞎子,自然知道张水儿看她不顺眼,在村里也没少说她坏话,倒不是霜华大度,而实在是被张水儿闹得烦了,宁可示个弱打发她,也不愿浪费时间和她斗法,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回家多临两张大字呢!
下田村虽住的都是些凡人,但多少也和修真界搭着点边,比如说张水儿就有个表叔公在某某门派谋了个外门管事的位子,虽说修为不高阳寿将尽,但也有几分震慑作用,否则就凭张水儿那掐尖要强动不动就得罪人的性子,早就没人肯理她了。再说霜华家里,虽然对外总说没甚来历,就是普普通通的庄户人家,但别人瞧见容锦娘绣的那避尘符,哪里肯信,反而越发觉得她们来历非凡,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三人在村口分了手,霜华直奔村西头那座一进小院而去,锦娘正捧着针线篓子勾着头往路上望,见着霜华连忙迎出来,心疼地接过背篓,又要帮她擦汗。
娘俩吃过午饭,霜华在院里走动着消食,眼力看着自家的小院,心中的喜悦满得就要溢出来。
小院不过五间房,院子里没养鸡鸭,倒是翻整出了两块丈许长两尺宽的田地,里面种着不少常见的草药,靠着屋子的那头还摆着两个晾晒草药的木架子。进了院子左边就是厨房,旁边的屋子堆着家中杂七杂八的东西,平日里都是锁着的,对面是霜华的书房,里头书桌书柜文房四宝都是齐全的,还有研钵、小刀等物,倒是稀奇。两间正屋坐北朝南,稍小的那间布置了桌椅,墙角码了炕,寻常锦娘做绣活也在这里,大的那间则用屏风一分两半,霜华睡里边,锦娘睡外边。从库房插过去还有间茅草搭的茅厕,霜华嫌臭,硬是买了好多香花回来种在边上,惹得锦娘一靠近就直打喷嚏。
院子虽小,却是娘俩个一点点布置出来的,对比刚来时家徒四壁的境况,如今已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下午霜华不用到茶山去,家里又没多少活计,霜华临了几张帖子,又去翻弄纱橱里的草药,见常用的几种库存不多了,便和锦娘说了一声往镇上去了。
青木镇镇南有个坊市,里头专做修士生意,寻常凡人是不让进的,不过坊市外头有不少散摊,倒是没这规矩,是以很是热闹,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霜华脚步不停,直奔前边的老榕树而去,树下有七八个摊子,都是卖草药的,偶尔也有几株灵植,但品阶也不高,霜华对上一双沉静的眼睛,双方皆是一笑。
“顾大哥,我还怕你今儿不在呢!”霜华蹲在一张竹篾短席前,大眼在那些草药上溜来溜去,摊主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姓顾,却不是大衍顾家的孩子,他资质不差,但因要照顾痴傻的老母不得拜入仙门,只得在朝阳山采药为生,说起来也是个命运多舛的孩子。
顾德昌认识霜华也有两年了,也不知何时这个羸弱的小姑娘竟成了他的熟客,采来的草药倒有两成被她买了去,后来他才知道霜华竟身染怪病,还是自娘胎里带来的,最是难治,不免生出几分怜惜。
“还照老规矩,银叶草、婆浆果、芦荟藤各来半斤。”这三样都是极常见的草药,除了婆浆果,其它两样都不打称,半斤能有一大包,霜华每月都要来买上一两回,也不知道是怎么用的,但说来也怪,自打霜华开始买这些药后那怪病就极少犯了,人人都说她遇到的那位是真菩萨活神仙,给的乃是良方,也算是她的造化了。
不过神医是真,但霜华买这些草药从来都不是为了治病,她的顽疾得以缓解也绝非草药之功。
顾德昌一边麻利的打包一边关切地问:“霜华你怎么又瘦了?”
霜华摸摸尖得戳人的下巴,苦恼的说:“我吃的不少了,大约是在长个,只见竖长不见横长。”
顾德昌忍笑道:“是长了一点。”一边把包好的草药递给她,“八两七钱。”
霜华在小荷包里翻出十几块剪得很碎的银子,小的只有二三钱,大的也不过七八钱,一看就是她平日攒的零花钱,顾德昌认认真真地拿小称称了,找给她一串铜子儿,约莫有六七十。
铜子儿不值钱,一两银子能换一吊钱,也就是一千五百个铜子儿,将一吊钱分成许多份,用红线串着,多用作找零用,只能买些小零嘴儿,但霜华还是仔仔细细地收了起来,这些可以拿去村里买柴禾,二十个铜子儿一捆,极便宜。
告别了顾德昌,霜华又买了一只能吹出百灵鸟叫声的铜哨,方欢欢喜喜地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