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一品富贵 > 第三百十一章 同病相怜(上)

第三百十一章 同病相怜(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也不知赵匡胤是真动怒还是惺惺作态,但这是宋九好心,宋九也不怕,大声说道:“陛下,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书院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它不能成为微臣养名养恩的所在。若想书院成为朝廷的书院,必须洗去微臣的烙印,虽然微臣辞去书院先生职位,然书院寄河洲而存,河洲由微臣掌管,一属于河洲,二经济上也受微臣控制,三眼下物格学也离不开微臣,微臣必须要这样做。”

想彻底抹去宋九的烙印那是不大可能的,也没那个必要。

但经济上独立,与宋九无瓜葛了,即便宋九偶尔也授课,或者借研究时与诸高学学子讨论学问,影响也不大。

这条理由赵匡胤无可辨驳,宋九又道:“陛下,今年四月底分红利,河洲共盈利两百四十多万缗,这是眼下的,若是往后去,盈利会更多,甚至会增加一倍以上。陛下想一想,若是以后盈利这么多,微臣契股又满掉了,那么一年能分走一百五六十万缗钱,什么样的研究要用掉这么多钱帛?即便微臣用起钱来很厉害,那时一年也会节余一百万缗钱以上。钱是好,可这个钱太多了,不但说微臣,就是赵相公拿着这个钱帛也会烫手的。钱少了,微臣能得,钱太多了微臣反而不敢得,故微臣打算将它交给朝廷。不过朝廷也不能匆匆忙忙地接手,契股满期还有六七年时光,这个时间里,朝廷要选拨官员接手。我还继续监督,也就是微臣会扶一把。那么微臣六七年后全部放手,河洲也不会发生失误了。”

这又是一条理由。

但赵匡义蹙了蹙眉头。用在河洲上,这条理由也可以用在国家上,若是大哥开始也来一个扶一把,事情有些糟。

赵德芳渐渐大了,这让赵匡义产生一种紧迫感。

然而他眉头迅速松开,没有一人察觉。

许多大臣狐疑地盯着宋九。

若这样一来,宋九亏大了,也就是他经营这个河洲,除了成亲费用。给了三个姐姐一点好处,几乎什么也没有捞到,全部无偿的直接或变相地给了国家。

或者能说没有河洲,宋九没有钱帛迎娶潘怜儿,没有本钱在海上捣鼓,但无论如何,这么大的好处,说放就放弃,也不得不让人敬佩。

赵匡胤话音一转。这个不大好说朕同意了,受之有愧啊,河洲从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河心洲变成如今这种繁荣局面,宋九最少占据八成以上的功劳。但现在宋九要官没官,要权没权,赵匡胤也不好意思就接收。于是说道:“你这个性子……为什么将潘家拖下去,你要知道潘美还在前线为朕浴血奋战。若传到江南,潘美如何作想?”

“无妨。陛下,潘家这些年随微臣经营,也得了许多钱帛,钱是好东西,但够用就行。钱多了反而未必是好事,难道陛下眼睁睁地看着因为家中钱多,外父子孙后代不知钱稀罕,坐在金山银海里,吃在顺店,住在富贵客栈,看在剧院?”

“你这小子,”赵匡胤大乐,他也听说了,潘美两个儿子是这么干过,还是宋九拉了出来,不过其他的衙内,有的契股多,家长又不管,或者父亲死去,开始如此堕落。特别是符彦卿的二儿子符昭寿,二弟为此骂过多次。

他又说道:“是啊,钱是好东西,也是一个害人的东西,有的官员为它不法贪墨,有的商贾为它害民渔利,有的豪强为它压迫百姓,也罢,不过朕不解,为何不将它的获利捐助出来,偏偏彻底交出契股?”

“陛下,不要说外父军功赫赫,需要避讳,就是微臣也需要避讳,毕竟我们不能算是普通的豪绅主户,他们恩惠百姓不要紧,陛下更要恩惠百姓,但我们则不同,不怕养民,就怕养民心……不但河洲契股,以后河洲的事务我也渐渐淡出,正是因为这个养民心碰不得。自古以来敢养民心的,要么就是懵懂无知,要么就是王莽之流,没有一个有本领的重臣敢去养民心。”

赵匡胤默然。

他的优点很多,最明显的优点是在军事上,所以他死后许多后人感到惋惜。

但赵匡胤缺点也不少,宋朝有很多让人称道的地方,例如齐人,在唐朝科举中进士的贫困子弟十不足一,李世民那句赚得英雄尽白头,实际是一句空话,包括部曲制门阀制,都是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社会。在宋朝才是真正的科举,包括教育也开始向平民敞开。还有各种以后看起来也落后,实际在当时很人道的政策。

可这些政策多与赵匡胤无关,要么就一个齐人的口号,都是在赵匡义,以及后来的宋真宗宋仁宗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赵匡胤虽喊出齐人,种种政策仍极不公平,只能说他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后来者便于逐步完善。

另外一个让他送命的缺点,就是不敢放开用人,国家有没有人才,那天吕馀庆与卢多逊说得很清楚,所推荐的大臣可以说九成以上皆是一代名臣,五成以上可以进入宰辅。然而至今宰辅除了卢多逊这个权谋大师外,没有一个新鲜血液。赵匡胤打压柴系功臣名将是对的,换宋九登基也会这样做,然而又不放心新人,于是权利往赵普与赵匡义手中收拢。

这一条远不及赵匡义。

不敢大肆提拨新人,也就丧失了极好的拉拢自己新班底的机会,而旧派班底又在赵普手腕下催毁得差不多了,实际此时赵匡胤已经很危险。

正是这个缺点,赵匡胤沉默许久才说出一句话:“好好做,冶铜研究结束后,朕会赐你一国公。”

就没有了。

赵匡义又是幸庆又是惋惜。何谓硕麦,皇兄。你看错了,不是麦子。是人哪。

宋九并没有拒绝,什么国公的就不要了,这次献股之功,再加上以后冶铜之功,做为代价,向赵匡胤讨要一件事。那就是玉苹。

正好那时南唐差不多也快拿下,拿下南唐,就不会对契丹有多少忌惮,然而契丹那边暂时很忌惮宋朝。只要辽使来京时,赵匡胤派人委婉说一句话,这么久过去了,萧燕燕那边也应知道得到玉苹价值不大,就会将人送回来。这是宋九想好的第三套方案。

但现在不能说,功不大,玉苹只是一个小妾,那怕是私下里说,赵匡胤也不会恩准。

至于麦子的功劳。宋九根本未想过,无论它怎么高产,是不能推广的,算什么功劳?顶多说这个产量出来了。让大家乐上一乐,也知道麦子原来也有这个产量啊。

还有他的冒进,卢多逊找他。咱们将河北弄下去吧,宋九动手了。但原来计划不是这样的,那才是真正的温水煮青蛙式的消灭河北。缺点就是慢一点。可能象曹彬用兵,会产生变数。卢多逊、苏晓与楚昭辅联手,背后还有一个赵匡义神出鬼没,几方推手,河北必然很快倒下去。河北一倒,各种不好的事就会翻将出来。赵普抹了一身黑灰。可这是七伤拳,伤人也伤己,招来许多衙内憎恨,包括他们父母。其中甚至极个别人的分红还没有将本钱收回来,河北就没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