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里,李之郎的生活也是波澜不惊。自从进了国子监,他便一心学习。在国子监里苦读四书五经,回到家中勤奋练武,钻研兵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知道自己再没有童言无忌,任性妄为的资本,便开始精心塑造自己静心学习,处事稳重的成熟形象。
他还借口避免伤仲永的悲剧,拒绝了众多的宴请应酬。而在国子监选拔监生历事的时候,他又亲自上书,恳请皇帝特旨,念在自己年龄尚幼,允许自己安心读书,暂缓历事。
所谓历事,就是国子监的监生们,在入监一定年限之后,要到各个衙门去观政,用李之郎前世的话说,就是实毕业实习。
王振见了李之郎的奏书,倒也没有任何刁难,还帮着李之郎说了许多好话,让小皇帝和内阁准了李之郎所请。
到了正统五年,阁老杨荣病重。杨荣一向富有谋略,虽然王振这些年表现良好,但隐隐之中,他依旧不放心。同时考虑到自己和另外二杨皆是年事已高,随时可能离世或者退位,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遏制内官势力,他便同杨士奇、杨溥等人商量,预先把一些正直有才干的人引入内阁,以培植外臣势力。
内阁奏议很快交到宫中,张太皇太后见了,心中不由得一阵悲切。她明白这几乎等于是杨荣的临终布置了,于是便应允内阁遴选有资历、名望和才能的官员,进入内阁任事。
经过反复商议和慎重选择,侍讲学士马愉、曹鼐入文渊阁,参预机务。那马愉与李之郎的父亲李应庚乃是同科进士,且马愉乃是该科状元郎,而曹鼐是三年后下一科的新科状元。从他们高中状元至今,不过十年左右便已高居内阁了。
马愉和曹鼐入阁之后,原侍读学士李应庚、刘球升任侍讲学士。
待一切布置妥当,内阁阁老杨荣因病重不治而逝世,高寿七十。噩耗传出,张太皇太后痛哭不已,下旨厚葬,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
杨荣逝世后,内阁首辅杨士奇亦重病缠身。更不幸的是,他的长子杨谡,从小骄纵放肆,欺压百姓,甚至杀害数十条人命。随着杨谡诸多恶迹彰显于世,杨士奇声望大跌,备受朝野指责。
杨士奇无奈,以病老为由,数次辞官致仕,最终被批准。
到了正统六年,张太皇太后偶感风寒,却因年老体衰,竟难以治愈。此后病情加重,以至口齿不清,目不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