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明末行 > 254.第254章 大灾之后有大治(三)

254.第254章 大灾之后有大治(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公务员考试和事业人员考试,是绥德卫晋级为陕西都指挥使司之后,无奈之下,取得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无论如何,绥德卫都不是什么正规出身。没有真正的读书人,愿意为绥德卫服务。

在北京,天高皇帝远的,知道的人或许少一些,但是在陕西,谁不知道绥德卫其实就是曾经的黑风寨的一群土匪,只不过人家现在洗白了,有能力了。

别看李栋现在光鲜的很,但是背后骂他土匪头子的人多了去了。

陕西士林阶层,对于绥德卫的认同非常低。低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程度,没有人喜欢这么一个组织,一个读书人没有太多的特权的组织。

因为绥德卫甚至将来的陕西都指挥使司采取的与太祖制定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完全不在一个套路,绥德卫更加依靠的是战兵、农夫、商人,相比读书人的地位反而要低一些。

倒不是是说读书人地位低,而是说那种专门研究经史子集的人,地位要相当的低一些。

要是谁说,自己熟读农学,那他肯定能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可以说绥德卫更加现实,他更加注重实务。

从难度上来,一个读书人,只要有些头脑,有些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就能取得公务员考试,如果社会阅历差一些,但是要是识文断字,也是可以考取事业人员考试的。

在绥德卫,只要通过了公务员考试,甚至说通过了事业人员考试,就会有有司给安排工作。

当然,事业人员的工作,相对而言要比公务员差一些,公务员起码能算上吏员,但是事业人员与陕西都指挥使司却只是雇佣关系。

相比以上两种道路,读书人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参军。

要说绥德卫对于读书人还是非常看重的,像是陈德生这种落魄的官宦家庭,本来就有失责之罪,就算重新回到京城,今生也难以有出头之日了。

但是陈福堂要是能在军中担任参谋职务,本身具备识文断字的能力,可以帮助军士主官起草相关的文件,解决军队的文化问题,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

如果表现得当,便有机会去神木进修,到时候晋升更高的层次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栋虽然在心里看不起那些文绉绉的读书人,但是李栋却也知道,这些读书人中,还是有很多有气节的读书人的,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些读书人掌握着最重要的社会资源。

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

这些一切都不是一个普通百姓所具有的,所以李栋虽然可以不给读书人面子,但是不能不给读书人出人头地的机会。

虽然绥德卫有很多抱着经史子集研究的读书人,但是也有很多识字,但是在科举道路上走不了太远的童生、秀才。

他们其实本身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社会资源,所以李栋不希望他们白白浪费,也希望他们能够产生生产力。

燕京哪里是崇祯皇帝说了算,科举取士那也是他说了算。

但是不代表绥德卫不可以搞自己的选拔人才方式,反正天高皇帝远的,崇祯皇帝也管不着,尤其是西北这地带刚刚经历了战乱,政府管理体系完全崩溃,正好了给了绥德卫将自己的爪牙延伸的机会。

一个组织,要想发展,那么只有两种做法。

盲目的扩大,鲸吞一般,能把自己吃的多大就有多大,这样的组织发展非常快,就像是义和团或者说辛亥起义,都是盲目的疯狂的扩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快速的发展自己的力量,包括如今的闯王,都是采取的这种手段,他们的下场都非常相似,那就是走向灭亡。

还有一种,便是锻铁式的发展,不停的加入新的炭火,用锤子的力量,不停的挤压自身,让钢铁变得非常坚硬,成为一把锋利的宝剑,如此便会成为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迄今为止,太多的人用过这个招数,他们都成功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采取的便是这种策略,他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红朝的太祖爷成功了,他叫根据地建设。建设一词道明了本意。

建设,将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建设自身,在本身资源非常稀缺的情况下,让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为我所使用。

不停的在自己能够管控的区域,甚至越过自己管控的区域,去吸收新鲜的血液,去控制他们的思想,或者用利益去导向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服务。

这样,才会让组织不停的变得强大起来。

士林不喜欢绥德卫,但是不代表所有的读书人不喜欢绥德卫,不能去当官的读书人不知道有多少,挑选出有能力的,让他为绥德卫卖命。

那么接下来,有了利益,士林自身之间的同盟关系就会瓦解。聪明人为了利益,也会自发的控制那些普通的人的思想,让他们为绥德卫服务。

这便是李栋采取的绥德卫的发展策略。

……

“考试期间不可作弊,一旦发现,永远不许在陕西都指挥使司担任任何职务。”

县里的教谕将陈生的户口本和身份卡检查完毕,又检查了考试凭证,然后将陈生送入了考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