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明统天下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谋士与汗位之争(万字大章)

第一百八十一章 谋士与汗位之争(万字大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谋士与汗位之争(万字大章)

在满速尔的印象当中鞑靼一直都是强大无敌的,同为蒙古人的他更能够感受得到蒙古骑兵的强大威力。在满速尔还没有成为亦力把里大汗的时候鞑靼大汗巴图蒙克的威名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天下,特别是在蒙古人之中巴图蒙克更是被人们传成长生天的化身了,无疑满速尔也是一个深深崇拜者巴图蒙克的人。

在他还小的时候他的父亲速檀阿黑麻便经常给他们三个兄弟讲述曾经大蒙古帝国的威名,成吉思汗时期的天下无敌,金帐汗国时期的胸吞天下,当然也有后来汗国分裂之时的落寞与惆怅。在金帐汗国纷纷分裂瓦解之时他们更多的是回忆曾经的强大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再现曾经的辉煌。但是上百年的尝试他们都是以失败告终,然而这个时候与他们同根同族的鞑靼的崛起瞬间变成了整个蒙古人心目之中的启明星。

小时候父亲的熏陶再让满速尔对巴图蒙克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崇拜的同时也让的满速尔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自己要奋发图强做一个向巴图蒙克那样人,他要使得察合台汗国再一次强大起来。

亦力把里要想再次强大就必须要对外侵略,只有国土增加了人口增多了他们才可以再次快速的强大起来。而他可以对外侵略的方向只有三个。一个是西面,西面是和他们同出同源的西察合台汗国,他们和亦力把里一样都是从察合台汗国分裂出来的,但是往西扩张的困难很大,东察合台汗国和西察合台汗国双方已经交战了一百多年了,但是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谁都奈何不了对方大多数时候双方都是那么僵持着。一百多年都没有什么进展满速尔对和西察合台汗国交战也是不报太大的希望,一百多年都没有任何进展他可不认为自己在短期之内能够扭转双方势均力敌的局面。可以说东西两个察合台汗国就像两个已经交战了上百次的拳击手一样,在对手还没有出第一招的时候另一方就已经料到了对手的第二招和第三招了。对自己的兄弟西察合台汗国满速尔的计划就是等自己把亦力把里给重新治理的强大了之后再去吞并它也不迟。

除了西面亦力把里能够取得突破的便是北面和东面了。亦力把里的北面就是瓦剌。可以说自从元庭灭亡之后亦力把里便和瓦剌成了世仇了。两个国家交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关于西北之地的控制权,亦力把里和瓦剌在西北面有着大量接壤的地区,这就造成了两个国家的纷争不断。瓦剌一直想南下控制西北的所有地方,但是亦力把里却想北上草原。当两个国家之间的战略目标刚好针锋相对的时候战争便是不可避免的。上百年争夺下来两个国家也是互有胜负。但是与西察合台汗国的大片的沙漠之地相比瓦剌的成片的草原对着亦力把里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不管面对瓦剌有多大困难亦力把里都始终没有退缩,他们一直坚持不断的向北发动战争。

而亦力把里和瓦剌交恶的另一个原因就要和鞑靼有关了。鞑靼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而亦力把里同样也是黄金家族的后裔。虽然以前察合台汗国曾经和元庭爆发过多次的战争,历史上察合台汗国君主都哇与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曾经联合起来屡与元朝军队争战,终元世祖忽必烈一朝未断,并一度攻占漠北哈拉和林。一直至公元1304年始海都子察八儿与元成宗讲和才结束战争。但是在能么这这也是他们黄金家族内部的家事。但是当瓦剌全面打压鞑靼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黄金家族就要一致对外了。以前鞑靼不断受到瓦剌的欺凌,作为兄弟的亦力把里当然看不过去了,所以亦力把里和瓦剌之间的关系也要市场受到鞑靼的影响。

亦力把里在东面可以取得的突破的地方就是大明了,在东面亦力把里和大明的甘肃接壤,对于大明和亦力把里来说谁取得了甘肃谁就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了,在大明甘肃在向东边是关中地区了这里已经是大明的腹地了。甘肃在怎么饱受战争摧残对大明的打击也不大,因为那时的甘肃属于大明眼中的半蛮荒地区,那时的甘肃人口没有多少,土地就更没有多少了,再加上时常爆发战争很多时候甘肃根本就没法种地。所以说除了在军事上还有点价值之外当时的甘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大明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从甘肃那么大的地方却没有被单独的划归为一个省便可见一斑。

对于大明来说甘肃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军事上和国家荣誉上。自古以来甘肃便是在中原皇朝的控制之下,要是大明没有控制甘肃的话那在大明人眼中就好像自己对不起祖宗自己把祖宗传下来的土地给弄丢了一样,这对于当时相当高傲的大明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要知道大明可是号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裂土的,所以即便是甘肃之地没有一点作用大明也不会放弃它的。

更不要说实际上甘肃还是有点作用的,大明一直把甘肃作为一块对亦力把里和瓦剌的缓冲之地,如果亦力把里或者瓦剌来进攻大明的话那么他们肯定是先进攻甘肃,这个时候大明就可以用甘肃来拖住敌军。通过甘肃的广袤之地来拖住对军这样就可以避免战火波及腹地,也就可以大大的减轻战争的损失了。毕竟甘肃没什么经济价值,毁了也损失不了多少钱。哎,这也都是受科技的限制,就像现在科技发达了甘肃照样成为每年产出大把大把的g*d*p。

大明控制了甘肃,退可以依托甘肃来防守,进可以通过甘肃直接进攻亦力把里的腹地。如果亦力把里掌握了甘肃他们也和可以做到这样。这也就是亦力把里不断向控制甘肃的原因。

以前亦力把里对大明一直比较安分就是因为此前亦力把里不断的内乱使得亦力把里没有力量去侵略大明的甘肃等地,但是现在随着满速尔和他的父亲两位大汗的精心治理亦力把里已经恢复的大部分的实力了,这个时候也是亦力把里该亮出爪牙的时候了。在历史上满速尔也就是在自己即位没几年便开始准备着入侵大明,历史上正德九年的时候满速尔正式带大军兵发哈密,开始全面进攻甘肃等地,只不过后来随着他的三弟赛义德的再次崛起满速尔才不得不停止了侵略的脚步开始收缩兵力全面对付自己的弟弟。

但是他没有完成的事业却被他的三弟赛义德完成了,在赛义德成立叶尔羌汗国之后也是开始向东侵略大明,并且在他之后的数代大汗也都是全力的向东扩张。在历史上的嘉靖时期叶尔羌曾经侵占过大片的大明国土。

而在亦力把里的北方便是乌思藏都司,这片土地说实话亦力把里还真没有打算侵占过它,首先那里的气候亦力把里的人便适应不了,其次那里到处都是山,在山地作战是蒙古骑兵最不想面对的。乌思藏都司不是太需要并且侵占的难度也太大了所以亦力把里非常果断的放弃了对这片土地的垂涎。

自从剿灭了满速尔和赫力烈两人的叛乱之后满速尔便真正控制住了亦力把里,之后他便开始厉兵秣马等待着时机来扩张他的帝国的版图。而恰好这个时候巴图蒙克的那封结盟共同对付大明的国书使得满速尔迅速找准了目标那就是大明。满速尔由于距离榆林太远所以对发生在榆林的战争的细节并不是太了解,他只能通过那些已经过时了一个月的消息来判断战争的胜负。

最终满速尔根据自从巴图蒙克崛起之后鞑靼对大明的战争大多数都胜利了的事实还有这一次巴图蒙克少有的前后起兵十六万铁骑,并且满速尔收到的最后的消息是巴图蒙克正带着大军兵围朱厚照的消息,那个时候巴图蒙克才刚刚开始围困榆林正式兵锋强盛之时,很少有人能够看出来巴图蒙克会失败。同样的满速尔也没有看出来,他还以为巴图蒙克会很快便攻破榆林然后全面进攻大明中原呢,打着现在出兵到时候好浑水摸鱼的满速尔没有来得及多想便匆匆的下令全国的军队集合。之后集全国兵力的几乎三分之二达到十万兵力的满速尔开始从哈密出西疆,然后打算一举攻克整个甘肃地区。

如果满速尔的十万大军是瓦剌或者鞑靼的十万大军说不定他还真有可能实现那个战略预想,但是很可惜他的军队就是亦力把里的军队不可能是瓦剌或者鞑靼的军队。西北之贫困之不可想象的,亦力把里的军队不但训练少装备更是差劲。十万亦力把里的军队也就是和鞑靼的五万大军差不多的战斗力。

就这样盲目自信的满速尔带着十万大军兵法哈密了。这个时候的哈密及其周边地区还是属于甘肃的,从亦力把里到达甘肃之后满速尔先是接连攻克哈喇帖扎、剌术、阿思打纳、速木哈喇灰和畏兀儿把里五个军镇直接兵围哈密城。先前接连的胜利使得满速尔有段头脑发晕了,他本以为哈密会轻而易举的被攻下哪知道自己十万大军围困哈密将近半个月都没有一点进展。不但如此自己更是白白损失了三万大军。更不好的是这个时候满速尔收到了巴图蒙克进攻榆林受挫已经开始撤退的消息。

这个消息对于满速尔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之所以敢进攻大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巴图蒙克也在进攻大明。或许几年之后的满速尔有进攻大明的胆量但是这个时候的满速尔最起码还不具备胆敢单独进攻大明的胆量。本以为和鞑靼结盟共同进攻大明然后自己好趁机捞点好处的满速尔在接到巴图蒙克已经退兵的那一刻立马找来了大军中的将领想要和他们商量退兵的事情。

当时退兵无疑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其实本身对于满速尔进攻大明军中的大多数将领都是不怎么认同的,军中的大多数将领们认为现在的亦力把里还不具备进攻大明和吞并大明某一个地方的实力,这个时候虽然和鞑靼结盟亦力把里有了浑水摸鱼的打算,但是一方面当时鞑靼和大明还没有分出胜负那个时候出兵有点太早了,万一鞑靼要是败了那么到时候进攻大明的亦力把里必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以前亦力把里能够和大明相处上百年而不被灭亡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以前的亦力把里一直没有出现过带兵直接进攻国土的行为。虽然双方也有过小规模的冲突但是只要没有真正爆发过战争,只要这样那么深受明初太祖朱元璋制定的“不征国”的基本国策影响的大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的去侵略亦力把里甚至灭亡亦力把里的。

明初的时候,太祖朱元璋十分担心在国家强大以后,后代子孙重犯侵略邻国、杀人掠地的历史错误,制定了“不征国”的基本国策:

凡“不为中国患者”不伐;即使为患者,也采取守势,“选将练兵,时谨备之”。在这项朱元璋基本国策的指导下,中原由秦代开始的以对外扩张为主、令四方甚惧的大帝国,一变而成为亚洲的强大的爱好和平的大帝国。 同时“不征国”国策的提出,也是对中国自商鞅变法、实行武力扩疆路线以来、一千七百多年间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大改变。

当时的朱元璋认为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当时朱元璋的这个国策的中心思想就是凡“不为中国患者”不伐;即使为患者,也采取守势,“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朱元璋的这个“不征国”的国策的提出对后世六百年的中国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它使得中国从明朝之前的以对外扩张为主的国策变为了以守成为主的国策。对于这一个国策的好坏,很难去做出一个很好的评价。在古代,在现代人们对他的评价就不尽相同。而即使在现在主流的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和普通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大为不同的。不管怎样始终都是称赞的人有很多,批评的人也不少。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这个国策,但最起码他对现在的明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就是大明周边的很多小国大明完全有能力把他们灭掉,但是由于这个国策的影响大明从来没有主动的侵略过哪些弱小的国家。即使是有一些国家侵略了大明而大明也大都是也打败对方为主很少有侵占其国土的行为。就像蒙古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大明完全有能力直接灭了蒙古,但是大明却往往采取了只逼迫对方臣服的策略,这也是深受朱元璋的国策影响的结果。凡“不为中国患者”不伐;即使为患者,也采取守势,“选将练兵,时谨备之”。对于大明来说蒙古就是大明的祸患,但是朱元璋对当时的蒙古的态度就是即使为患者,也采取守势,“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虽然明朝有这么一个基本的国策,但是大家也不要以为大明就真的遵守了这个国策了。如果大明遵守了这个国策了那么大明的辽东之地哪里来的,不还是打来的。要知道大明的疆域最大的时候可是达到了西伯利亚了。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明朝的疆域可是包括很多现在已经不属于我们的地方的,例如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缅甸的约一半,不丹,锡金,克什米尔地区的1/2,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可都是属于大明的。可以说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怎么遵守这个国策。

而明朝疆域最大的时候是永乐到宣德时期的,当时我国东北及现俄罗斯远东地区,青藏地区(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新疆哈密地区。分属于奴尔干都司、乌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驻地和新疆哈密卫等。至于贝加尔湖在不在明朝疆域内。有文章说,在永乐朝,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部落属于奴尔干都司管辖,所以,那时候西伯利亚勒那河以东地区都是明朝疆域。如果按那时的地域算明朝国土面积,应该在1300万平方公里以上。

同时也有人说,东北原来不属于明朝不属于中国,是满清入主中原给中国带来的陪嫁。这种说法不对!明朝前期在打败、招降了元太师哈纳出后,继承了元朝在东北的领土(包括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约200年间,东北一直是明朝的疆域,努尔哈赤父祖及其本人都曾经是明朝任命的官吏。东北是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才与明朝脱幅的。

总之“不征国”的国策在明朝属于一个前期不怎么遵守但是到了中后期却相当遵守的基本国策。要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小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