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北洋 >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下注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下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完成物资装卸之后,北洋海军两支分舰队依旧保持一定地距离向朝鲜湾航行,不过双方的距离相隔六十海里----如果两支舰队中任何一支遭遇日本舰队,在交战三个小时内,都可以得到对方的及时支援,这种方案是海军参谋部早先制订地对日作战计划之一。

这几年谭延加大对海军人才的培养。除了广泛在北方和南方其他省份招生培养海军人才,以破除“福建海军”一支独大的局面之外,因为造舰周期的缘故,培养出来的海军军官远比实际需要要多得多。这些富余出来的海军军官大多数被安置到“北洋海军参谋部”任职,或是直接送到英国、法国和德国海军院校中进修,在进修完毕之后会被安置到英法德三国海军战舰上去实习。

海军参谋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便是根据谭延的命令,来制订各种对日本海军作战计划。现在北洋海军的两支分舰队布阵是主动攻击方案之一,目地就是引诱日本舰队的骄狂和冒险性格,在交战之时最大限度发挥靖海级装甲巡洋舰编队的高航速、强火力的优点来埋伏日本舰队。

日本驻华公使在得到国内指示之后。向清政府提出了交涉。要求对北洋海军集体出海做出解释,此时军机处才知道北洋海军对日本采取了行动,至少是一种威胁的姿态。军机处责成总署问询,直隶总督衙门回函----北洋海军在黄海进行军事演戏,并非有意针对日本。不过谭延私下给张之洞致电,挑明了革命党是受日本支持的叛党,为的就是搅乱国内政局。加剧中国内耗。好日后为其所图谋。

张之洞对北洋海军的行动持默认的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却上书朝廷为北洋海军拨款两百万两用于追加造舰费用----张之洞和谭延心中都明白,一旦中日两国开战地话,这两百万两地造舰追加款项将会成为北洋海军的初期特别战争经费。尽管二百万两对于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是微不足道,但是总比一点准备都没有要强得多,这些银子已经可以让天津机器局和保定火药厂满负荷生产----造战舰的周期来不及,买战舰又太少,只有用于生产弹药才是最划算。

不过谭延和张之洞谁也没有想到,日本已经开始秘密展开外交攻势,在英国取得了五百万英镑的贷款,并且积极和俄国进行接触。北洋海军出海的当天,日本驻英公使林董就秘密接触阿姆斯特朗等公司,寻求购买战舰的意向----根据英日达成地借款协议,五百万英镑地贷款必须要购买英国的机器设备或是武器成品,而日本付出地则是进一步的让英国控制其海关的权力。

到目前为止,英国依旧认为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对英国进一步控制两国经济命脉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尽管在今年年初,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做出了非常精确的断言----“未来五十年之内,远东问题并不会成为左右世界政治的焦点……”。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这两个远东“强国”,从而兵不血刃的继续巩固英国在远东的利益,这是英国非常乐意看到的,这远比甲午年中日大战,俄、法、德三国向远东派出强大舰队要省事的多,也更加有效。

日本驻英公使之所以能够这么容易的从英国人手中获得贷款。这完全是是英国地“纵容”----只有中日两国发生战争,才可以让英国的战舰制造业再次焕发出活力。对于英国人而言,这几年中国的变化实在是让英国主要战舰制造企业非常恼火的,本来重建北洋海军英国可以获得很大一部分利益。但是从头到尾中国只有一艘龙旗号战列舰交给英国建造。

英国人最受打击地便是就这一艘战列舰的订单,其装甲还必须是从中国本土运来的,想当年在定镇两大巨舰建造之时。英国和德国都展开了激烈地竞争。德国得手之后,英国立刻禁止钢面铁甲向德国出口,以给予德国人颜色,并且向中国人展示其技术力量,迫使镇远造价大涨,也逼迫德国人加大在战舰装甲材料上的研究。在建造龙旗号战列舰的问题上,对于中国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克虏伯装甲也是非常无奈,甚至认为这是德国人在幕后操纵,以对当年的钢面铁甲出口问题予以回应。

根据英国驻日和驻清国公使的回复。英国认为中日两国再次爆发战争并不稀奇,虽然各种分析报告认为在主力战舰上,中日两国各有擅长,但英国海军部更相信北洋海军顾问英格纳的判断----如果清政府不更换北洋大臣的话,那么中日第二次海上大战的结果中国会占有很大地优势,日本是有很多优秀的海军将领和严格训练的海军士兵,但是这都比不过北洋海军最强大的管家兼保护者----北洋大臣。英格纳的意思非常简单,而赫德的回复则更加干脆----倾日本一国之力也未必能够拿现在的北洋如何!。

即便如此,英国海军部和金融寡头们在看到日本寻求借款背后的目的之后。依旧非常希望看到日清第二次大海战----战争对于军人来说是检验武器是否合乎战场需要地最简单方式。这是任何模拟演戏都不能替代地;而战争对于伦敦金融商人们而言,这是一次丰盛的会餐。

潜伏在伦敦、法兰克福、巴黎、维也纳和大西洋对面的纽约的金融巨头们都在咬牙切齿---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伦敦的银市就变得非常诡异,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双巨手强行操纵银市的走向,白银大量向中国回流,而美元对英镑等世界主要货币的价格也随着白银诡异地价格而起伏波动。本来白银地价格是持续走低,但是被谭延强势美元资产干预之后。数次大起大落让很多人都视伦敦银市为鬼途。

银行家和金融寡头们是神通广大的。操纵银市走向地人很快被他们给“揪”了出来,美国的资产正在向中国转移。最终锁定在中国工商银行设立在美国的分行上,伦敦银市上巨量的白银买入卖出也是由这家银行在背后操纵。由于中国对白银的需要,甚至一度扭转了白银的颓势,但企图跟风的银行家们还没有等反应过来便一头栽进了巨大的陷阱。反复数次之后,这家在中国注册的有美国资本掺入其中的银行成为伦敦银市的霸主,并且还操纵白银期货的走向。

表面上中国对日本海军更高一筹,但六年前甲午海战发生之时,当时主要列强国家都并不看好日本海军,只有长期生活在中国并且对中国政治有着相当深刻了解的外国人才不会对这场战争看好。日本能够在六年前战胜中国,六年后也一样可以重演历史----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然固执的保持着自己的步调没有太大的改变,而日本则靠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使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对中日两国再次发生战争,在“场外”积极下注的各国列强更加看好日本。

只是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没有注意到,六年后的今天,同样的人都同时做出了相反的判断---当年不看好中国的人都在看好中国,而当年不看好日本的却都看好日本!

“首相大人并不在意远东的政局变化,在他看来远东局势的演变对帝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从而更倾向于金融家们,而不是英格纳先生……该死!事实将会证明,这一次赌注将会使得帝国在远东问题上的再一次失策……”赫德将信纸折好,小心的用蜡封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