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侍亲至孝,起先很不能理解弟子对生身父母如此强烈的恨意。寇严就把刘备给刘磐的书信拿出来给老师看。
第一封,写着想尽办法,将刘封逐出长沙,最好是借刀杀人做掉他,如发现二女踪迹,能保全边保全,不能保全也没关系。
第二封更是言之凿凿地质问刘磐,为什么要封刘封做校尉,说他这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说如果他还有一点头脑,现在就该把寇氏兄妹推出去杀了才对。
第二封信到长沙的时候,是寇严以刘磐的名义封寇封做校尉之后。刘备不知刘磐已死,故而从信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刘备对寇封以及寇严的憎恶之情。父亲这般无情想要铲除自己,自己没道理倒贴上去求凌虐的。
徐庶看完这些信,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刘备毕竟曾经是他的老板。私心以为他是有枭雄气质,能力挽狂澜的人。但是,一旦涉及到家务事时,他作为外人真的不能评说谁对谁错。
只是站在弟子的立场,有这么一个冷血无情的父亲,还真难怪她要心寒。因此,徐庶命令自己放下对旧主的恩情。全心为弟子谋划,顾念弟子的情感。
弟子对自己毫无保留地信任,没人比自己感受得更真切。徐庶明悟了自己的立场。全身心地投入到太守府长史的角色中。
这边厢磨刀霍霍,等着敌人来攻。江东那边,周瑜接到了孙权的撤兵命令,心情巨不爽。这次他是做足了功课,满装满员,全力攻打江夏。料想刘表看到他坚决的态度之后会退却,没想到对方意料之外的强势。
黄祖久攻不下也就算了,连自己的大后方都差点被人偷袭失守。这让年轻气盛的周瑜倍感耻辱。他和孙策情若兄弟,更因为分别娶了大小乔的关系而成为连襟,关系更近一步。
他对孙策的旧将太史慈完全信任,对太史慈在后方的一切行动也一直都是非常支持的,两人之前对长沙城以及周边的局势判断基本一致。太史慈出兵偷袭黄忠失败的消息传到前线的时候,周瑜一开始是不相信的。
后来太史慈将寇封以及罗县的情况报告给了周瑜,他一分析,便知道大势已去,他低估了刘表对江夏以及荆州段长江的控制**。但他的本心上还是不服气,当初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投入了很大的心血才坚持到了这个时候。现在如果就这样无功而返,他有什么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
而且,他要撤兵的意图刚刚漏了一点儿风声,刘表那边就一阵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的样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周瑜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思来想去,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问题,出在长沙这个自己忽略的后方漏洞上。
没想到太史慈身经百战,自己足智多谋,竟会被刘磐这种垃圾太守忽悠了。太史慈偷鸡不成差点被反包了饺子。不行,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本都督要亲自去看一下,这长沙城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会和预先判断的大相近庭了呢?
被徐庶料中,j
周瑜撤兵后没有回到柴桑休整,而是绕过柴桑直奔建昌,与太史慈汇合。到了建昌,周瑜才知道长沙太守已经换人,换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