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一脸凝重拿着报告的颜福庆,约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之中。
那份报告,颜福庆是第二个看到的人。
事实上在经过了那么久之后,整份报告的内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因为约翰整合了自己在过去三十年思考的结果,提出了和美国人那份报告完全不同的思路!
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把它推上精英教育的路子。
这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过程,但是美国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稳稳站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上,而且国家的财力、各大基金会的雄厚投入以及未来几十年飞速发展的国家实力,都是达成这一个目标的保证。即便如此,佛来克斯纳报告提出了之后,美国人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耗费了无数的美金才得以完成。
但是对于1910年的中国,这条路完全是条死路!
事实上,哪怕到了一百年后,约翰穿越而来的那个时代,中国也不可能将医学教育推到精英化的范畴之内。所以每年高考报考医学院的时候,唯有协和一家只有八年制临床专业,其他几家有招生八年制资格的院校,除了北医曾经一度这样之外,无不同时招收五年制的学生。协和是从洛克菲勒时代开始就是精英化教育,后世虽然三起三落,但是基本理念并没有改变过而。北医虽然有一段时间只招收八年制,但是因为实力、经验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最后又重启了五年制的招生计划。
五年制,才是中国医学教育的主流。
只不过和欧美各国成熟的医学教育体系不同,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咋一看杂乱异常,有最顶级的八年制,全国仅有十所左右的学校可以招生,其次是七年制,各省的顶尖医学院校也有这个资格,接下来是五年制本科以及三年制专科。另外,某些院校还搞了一些“特色”,出来了六年制之类的学制。
五花八门的学制,适应的是中国的医学教育现状,说白了就是国情!
说到底医学教育的投入还是太大了,基础阶段的课程需要设施完善的实验室,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和其他耗材,还需要大量的人类尸体;而到了临床的阶段,需要的是拥有教学实力的附属医院或者教学医院。当然最重要的是,是需要足够数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些条件,尤其是最后一条,哪怕一百年后的中国也不可能有!
哪怕医学教育发达如美国人,自己培养的医学生也不能满足需要,每年只能培养出万把名医学博士,大量的缺口需要用其他国家的医学院毕业生来填充。上辈子约翰就有不少同学放弃国内的工作,跑去考usmle,然后到美国去参加住院医师培训。而且据他所知,中国人的数量还算是非常少的,最多的是印度人和菲律宾人,他们撑起了美国医院的一小片天空……
但是对于未来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对于医疗资源的渴望却是非常急迫!
十几亿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而之前长时间的欠账让中国的医生数量远远不足,护士人数更是少得可怜。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去不起医院看不起病的情况虽然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是少数人了。
只不过……
因为发展的不均衡,大量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比如说北京一个城市的三甲医院数量高达八十所以上,所以北京的医院总是人满为患;而在各省内部,最优质的资源又集中在省会城市!这就造成了一种畸形的发展,大城市大医院越来越多,而且规模不断扩大,慢慢就造就了像华西、郑大一附院那样的怪物医院……
最终的结果,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到。
乡里面如果大家生了病,就会往县城跑,县城里如果看不了就去市里,市里看不了就去省里,省里如果还看不了或者技术不够好的话,全国人民的疑难杂症都去北京或者上海……
很多时候,所谓的地域之争就是这么来的。
大城市的居民理所当然的认为本地医疗资源是他们的,因此对看病难的问题牢骚满腹,但是对于那些辛苦跑到大城市看病的人来说,同样是怨气十足:谁愿意跑这么远看病?你北京上海把最优秀的医师们都搜罗来了,我们不来这里去哪里?
医疗资源的集中,只是未来中国各类问题的一个缩影而已。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在未来一百年后的中国,想要执行和美国一样的医学精英教育是不可能的。哪怕国家愿意投入巨资去改善,但是师资力量的匮乏等问题也无法解决,这只能通过某些政策来慢慢改善,比如说执业医师的准入制度,后来已经取消了中职学生的资格,把临床医师的最低学历提高到了专科层次,而且专科生的就业也异常艰难;另外的话,就是通过规范化培训的方式提高医学生的质量……
所以说医学教育的改革,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