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平凉府虽说守军不多,可问题是那里没有宗室封藩,再加上连年大旱,基本上没有什么粮食。即便是打下平凉府,也没有地方取得叛军眼下最急需的补给。整个陇右都是如此,否则拓跋继迁早就出击整个陇右了。没有粮食,他的军队即便是完成整训,饿也是要饿垮的。
所以在庆阳一战惨败之后,正在灵州驻军整训的拓跋继迁不是一般恼火。甚至不惜亲自统带五千精锐骑兵,绕路平凉府境内直扑环州身后。拓跋继迁的打算很明显,就是要断掉前边眼下正固守环州冯舟山的粮道。在配合环州正面的两万叛军,先夺回环州以打开南下的通道。
之所以拓跋继迁亲自带队,是因为在庆阳府大败之后,叛军内部出现了一些变化。之前叛军连续两次大败进剿灭的陇右卫军,所以除了叛军内部,少数冷静的人之外,大部分人对朝廷的进剿大军,都已经不看在眼里。骄横、轻敌的思想,充满了这些人的头脑。
冯舟山与杜涉之所以,能够联手在庆阳府大败叛军,利用的便是庆阳叛军首领,过于轻敌的状态。采取以骑兵夜袭敌军大营的战术,一战便冲垮了叛军大营。城内的杜涉在趁乱杀出,内外夹攻击破了庆阳府外三万敌军。而庆阳这一战之后,像是一盆雪水泼在脸上一样。
直接让那些叛军高层,原本日益高烧的体温,一下子便降了下来。甚至因为降的过快,一下子降的有些过度。原本的骄横跋扈,整日嚷嚷着夺取陇右席卷陕西的叛军将领,一下子变成了畏战不出。不过五千骑兵,居然能打破他们三万大军,还一路毫无忌讳的追杀上百里。
这让各级叛军将领,对西京大营精兵,从原来的轻视变成了现在的畏惧。他们这才知道,朝廷的精兵与那些卫军,真的是两码回事。精锐是真的精锐,是垃圾远远都比不上的。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在庆阳一战三万叛军,其中真正的党项人,组成骑兵就足足有七千人。
就算那两万多汉军,不敢与朝廷抗衡。可那七千骑兵,都是最正宗的党项人。在他们眼中,自然是最精锐的一部分。结果,这七千骑兵再加上两万多汉军,被朝廷不过五千大军,再加上两千残兵败将大败。负责指挥折罗的两个头人全部被战死,大批的蕃官被俘、被杀。
三万大军之中,侥幸跑出来不足两成,大部分还都是骑兵。而这六千多残兵,在其后朝廷大军一路追杀之下,真正跑过甘河的已经剩下不足千人。七千纯正的党项人,战死被俘跑散了的将近六千。庆阳一战,这让叛军原本还很高的士气,在短短几日之内快速的下滑。
原本认为朝廷不足为惧的那些头人,对于朝廷大军态度又迅速的转变为畏惧。而内部的汉人,也多少有些不稳。他手中的叛军,眼下虽说有十余万兵力。但拓跋继迁一向认为,汉人大部分都是不可靠的。朝廷大军一到,哪怕战局只是稍有不利,这些人也会反水。
只有叛军中的党项人,才是他真正的骨干。而在他手下的这十余万叛军,其中纯正的党项人只有五万余人。这一战便去了将近两成,虽说并不属于他的平夏部。与他只是同族,现在还远不到心腹的地步。但问题是他需要党项人,作为骨干来控制军中半数多的汉军。
这一战党项人损失惨重,折罗部几乎是家家戴孝,青壮年几乎全部战死。而折罗部是整个宁夏府境内,最早归顺他的党项诸部之一,也是他铁杆的支持者。这一战折罗部全军覆灭,几乎可以说让他折断了一个臂膀。也让其他归附于他的党项部落,有种唇亡齿寒之感。
眼下他虽说将宁夏府境内。几乎所有的党项部落,都拉到了自己的麾下。可这些党项人,更多还是听自己族长与头人的。便是他麾下的纯正党项人,也远未做到臂如指使。庆阳府一战,折罗部青壮几乎折损余烬。可他亲自统率的平夏部军马,却是连一根汗毛都没有丢。
这让各部头人与族长,心中多少有些不满,认为他在借刀杀人。所以眼下叛军,急需一场胜仗鼓舞士气,更要打消各部族长与头人怀疑。此次拓跋继迁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打消内部的纷争,便亲自统率平夏部五千骑兵,深入环州背后以断掉冯舟山的粮道。
以便与甘河对岸的两万大军两面夹击,争取夺回环州。在他看来,只要能以他平夏部为主,夺回战略要地环州。不仅可以依靠环州的地形,在朝廷大军进抵之前构成一道防线。也可以鼓舞眼下日益低落的士气,更可以消除眼下叛军内部的纷争,也为将来再一次南下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