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春秋我为君 > 第二十八章:大夫之争

第二十八章:大夫之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礼孔大夫见场中卢布陷于孤立无援之境,心中窃喜,更是借机生事起身对着国君姬申说道:“国君容禀,既然士大夫们有了公议,不如就先行这‘和漕抚内’之策。而卢士又素有高义之名,在外营之中声望鼎盛,不如这安抚镇压之事就交给他去办吧,相信定能让人满意。”

闻言,其余大夫也一并点头,以在外营中的声望而言,这镇抚之事卢布确实是最合适的。

卢布听了心中却是叫苦不迭,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一些声望,若真接下这事,岂不是要前功尽弃。

他又抬头去瞧国君,见国君果然有所意动,嘴角微动,似乎就要颁下旨意。卢布心中甚急,急忙出列奏道:“国君,臣下愿帅本部人马出战漕邑,让世人也知我卫国亦有壮士。”

卫国士大夫们对着卢布一口一个“齐国小子”,卢布自己却总是口称“我卫国”,毕竟在他国为臣,总有些别样顾虑,不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能轻易融入进去的。

谁想此时公子辟疆却站出来劝说国君道:“若是一味退让,只怕日后那漕邑众人见我等卫人软弱可欺,会更加得寸进尺。今掠我数百人,明又掠我数百人,我国如今地步又能经得起漕邑几次掠夺呢。

而且如今我国势弱,则更应示强于外,敢问国君,今年国君又收到了多少诸侯送的正朔佳礼呢,我于营中所见往来的使节不过二三人罢了。诸侯各国如此轻我,正该演武示强一番。

若要用武,选狄人太强,败则倾覆之祸;而盗匪太弱,胜又不足喜,漕邑大夫却是最好的对手。”

公子辟疆丝毫不提卢布,却是中正为国之言,如此一说,亲近于他的众大夫们亦改了言辞,纷纷称是,而那几个先前言辞激烈反对的,此时抹不开颜面,但也都明智地选择了闭口不言。

上大夫石祁子聆听了许久,此刻也不再沉默,出言道:“大打固不可,国力不许;退让亦不可,为人所轻。不如二策取其中,不可国战但可做大夫之争。”

众大夫闻其言,便知晓了他的打算:打还是要打,但是要控制其规模。不可成为曹卫两国间的国战,若是国战,以卫国如今的衰弱军力,战则必败,所以只能是大夫之争。

大夫作为封君,有自己的领地、臣民和军队,故而相互间也会有领土、仇怨等各种争端,大夫间的战争虽然不多,但历来也不是没有。其规模对于现在的卫国来说却是正好,几十乘战车、千人左右的战事,以卫国如今的情况也能勉强应付。

众人又是反复计议多时,终究公子辟疆一派的人多些,口舌之争更有利,而且这折中之策确有可取之处,最后便慢慢形成了卫国君臣共同的决议。宁速大夫最后也同意了此策,以卫国如今的状况,只有合作才能让它有发展恢复的可能,这是两派人达成的共识。

如此,国君一锤定音:“好,此事便算仪定了。既然卢士请战,那便算上你一份,只是还需一位大夫出面,地位与漕邑大夫旗鼓相当,才算大夫之争。

不如就由弘毅大夫出面吧,你二人向来亲善,想必合作起来更加方便。另外各家大夫再援助他二人一些兵马,毕竟此战关乎我卫国的国本,还请诸位放下间隙,尽心出力,为我卫国赢回一些时间。”

国君从座位上起身,对着众士大夫们抱拳行了庄重一礼。

众士大夫见此也纷纷离开座位,对着国君郑重回礼:国君圣明,吾等世受卫国国恩,愿为卫国效死。

如此,以弘毅大夫为主将,统帅战车,卢布为副将,统帅步徙,又有各士大夫之家援助了些兵马,于是继卫懿公大败失国后,如今一支新的卫国军队正得以渐渐重新组建起来。

看着慢慢成形的军队,虽然只有战车三十乘,步徙千余人,但是无论国君还是士大夫们见了却都是激动不已,几次三番前来探望。毕竟这是真正属于卫国的军队,一兵一卒、一马一车都是各家抠搜家底资助出来的,承担着卫国复兴的重任。

虽然无论装备还是人员上都比不上在旁边驻守的三千齐国军队,但是卫国的自己的子弟兵看着就是格外亲切,哪里都好。

对卫国来说,虽然打着大夫之争的名头,但是内里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国本之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