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大禹划分天下九州时期的古州之一。大致的区域位于现代河.北北部,京津唐以及以北的大片区域。也就是宋时的燕云十六州一带包括更加向北的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燕国,而到了唐初则是被罗艺占据。
罗艺这个人在隋唐英雄传里也是个人物,可在正史之中只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军.阀而已。而且正史之中罗艺并没有一个叫做罗成的儿子。
他一开始是隋朝武将,驻守涿郡。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趁势而起席卷了幽州。后来随着李唐的势力不断增强,不得已选择了投靠。不过虽然接受了李唐的册封却依旧是割据着幽州,成了听调不听宣的军.阀。
而等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导致长安一片混乱。外加颉利大军进逼长安城,大唐眼看着就要有亡国之危的时候。罗艺判断失误认为大唐要完蛋了,天下又要进入群雄四起的时代。所以急忙反叛试图上位。
至于结果,历史书上都写的明明白白。李世民成功送走了颉利稳定住局面。而没有了突.厥人呼应的罗成就成了秃子头上的虱子非常耀眼。
长孙无忌的大军前来讨伐的时候,罗成明白自己不是对手就匆忙逃跑想要去草原投靠突.厥人。可他的部下却是不愿意和他一起逃亡去草原做二等人,所以干脆干掉了罗成投降。
之后长孙无忌奉命返回长安城辅佐李承乾监国,而轻骑前来的牛进达则是接管了这里同时派出侦骑进入高句丽境内侦查情报。
大唐这次的动作这么大,高句丽又不是傻子当然是有所察觉。距离前隋三次大规模征讨高句丽才过去多少年,他们一直对中原王朝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心。
当唐朝大军离开长安城的时候,高句丽这边就已经开始动员军队,加固城墙准备作战。
高句丽这个国家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可其国家历史却是很长。从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西汉的时候,扶余人朱蒙建立了高句丽国。之后数百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不断向着四周扩张。曹魏大将毋丘俭曾经屠灭过高句丽的国都,不过数十年之后他们又重新复活。
随着中原大乱,高句丽趁机袭击辽东夺取乐浪郡,带方郡和玄菟郡。中原王朝的辽东各郡都落入了他们的手里。
到隋朝的时候,杨广征调百万大军征讨高句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百万大军,还是没有算上民夫的百万大军。可因为后勤补给的压力超出了隋朝的承受能力与运输能力,再加上杨广的胡乱指挥使得三次远征全都以失败而告终。
要知道杨广每次征讨高句丽都是将天南海北的兵马都集中到琢郡集中,数量都是高达百万之众。除了军队之外还在全天下范围内征调两倍于军队数目的民夫为骁果负责后勤物资运送。那规模真的是铺天盖地。
高句丽人虽然凭借着坚壁清野与坚固城池固守的方式拖延消耗隋军粮草,再加上杨玄感的叛乱以及高句丽的诈降最终成功击退了隋军。可依旧是遭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实力比起巅峰时期来说已经减退不少。
在得知唐军要大举入侵的消息之后,荣留王高建武一边匆忙派出使者去觐见皇帝使用外交手段,另外一方面开始集中兵马准备作战。
高句丽之所以能够在这片黑土地上屹立数百年,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了大唐。最大的依仗就是他们脚下的这片黑土地。依靠着富饶的黑土地,高句丽养活了数百万的人口。
北方人一向强悍耐苦寒,是非常出色的兵源。凭借着黑土地的产出以及冶炼技术,高句丽不但拥有一支高达近六十万人马的军队,还为这支军队装备了大量的金属装备。这也是隋朝数次攻击都没能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句丽的军队数量不但很多,而且都战斗力也不弱。因此哪怕面临着唐朝大军的压迫,荣留王也没有抽调南边正和新罗与百济作战的军队。之前对隋朝的胜利让高句丽在面对中原王朝的时候信心倍增。
至于如何应对中原王朝的大军,高句丽人这么多年来不断的被入侵早就有了足够丰富的经验。无非就是坚壁清野,凭借一连串的密集城池坚守消耗唐军的兵力和辎重。等到他们无力继续向着国都推进的时候,自然就会选择撤退。等到唐军撤退的时候再大军追杀,少不得又能杀上不少汉人。
高句丽人也没有坐以待毙,同样是派出了不少侦骑向着幽州一带刺探活动。双方的大军还没有交战的时候,仅仅只是餐前开胃菜的两边的斥候已经是杀的血流成河。
随着大唐军队主力逐渐抵达,一场动员超过百万之众的灭国之战即将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