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494.第494章 :所见略同

494.第494章 :所见略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彼此都是老朋友,见杨昆执意坚持,林老板就没跟他搞什么排场,直接到常去的那家茶楼吃午饭。

在饭桌上,听林老板详细介绍过后,杨昆才知道,他和老陈也看中了VCD市场中隐藏的商机。

前人种树,后人摘桃,如果说是“万燕”让国内老百姓知道了VCD,那么向来精明能干、深谙经营之道的粤东人就是摘桃子的人。

和专注做产品的万燕相比,聪明的粤东人做的是市场,省去了前期产品研发的巨额投入,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广告宣传造势上来,依靠成功的营销手段迅速崛起,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和杨昆的想法不同的是,出于水货代理商的职业习惯,老林对整机生产和销售的兴趣不大,他相中的是盗版光盘可能带来的丰厚利润,老陈此次赴港,就是为了联系盗版光盘的货源,以及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和相关设备。

粤东沿海一带历来是水货电器、进口散件的集散中心,只是95年初的时候,国人对VCD了解尚显不足,当地的电子厂还正处于解剖样机、研究内部构造及组装技术和成本的阶段,至少要经过半年乃至一年的酝酿之后,受蓬勃发展的市场刺激,大大小小的VCD组装厂和相关的线路板、机壳等配套厂家才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粤东大地上。

老林和老陈都是搞水货生意的,手底下的加工厂也是为其主业服务,对于VCD的组装技术了解不多,准备搞盗版光盘刻录、批发生意,完全是看中了正版光盘高昂的售价和低廉的成本之间存在的巨大价格差。

作为一个还算成功的生意人,老林和杨昆一样,都明白一个道理,不管做哪门生意,入行要趁早。

他和老陈、老艾都是当地最早介入水货生意的那批人之一,借助高额的税差,从中挣到了不菲的身家,然而国家近年来为了入世所做的种种努力,使他们敏感地认识到,这一行越来越不好做,尤其是连续几次大幅降低电子类、机动车产品的关税,更使他们的利润率和收入为之锐减。

俗话说穷则思变,由于信息来源和渠道更为畅通,商业眼光更为出色,富人往往比穷人更加思变、善变。

听完老林的想法,杨昆心下感慨,人家这才叫生意精,自己不过是沾了先知先觉的光才知道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人家可是全凭着经验、眼光来判断出这一点的。

佩服归佩服,对于老林邀请他入伙的好意,杨昆却没什么太大的兴趣。

虽然后世也靠鼓捣盗版碟小挣过几笔,不过重生之后的他对这一行却是讳莫如深,无论是生产还是分销,都不想沾边。

北地和南方在意识、观念和政策方面存在着不可弥补的差距,在老家一带建光盘生产流水线纯属是花样作死,即便像老林建议的那样单纯地投资入股,不参与具体生产、经营,一旦出事,被牵连的可能性也很大。

不搞生产,只搞分销,也不是个好主意,盗版盘单位成本和利润太低,要想挣钱全靠走量,搞得小了没意思,搞大了太引人注目。

虽说这个时代先富起来的人没有几个屁股底下是干净的,不过打擦边球是一回事,被人家揪住小辫子又是另一回事。

出于长远考虑,凡是有可能踩过线的生意,杨昆都不打算牵扯得太深。

想想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三株、爱多、华晨、万国、君安、三九、伊利、创维、红塔……以及那些一手缔造了以上知名企业、被称之为“教父”、“巨头”、“枭雄”的商界精英们的下场,杨昆就有点不寒而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