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签了就业协议的企业都是一些很有潜力的自动化公司,机器人公司,还有个李强更厉害,直接签了一个世界五百强公司.....
这些东西,只看将来的发展,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进入企业从事一个储备干部或者说一个助理工程师之类的岗位,可能工资未必会有一个一线员工加班后的工资高;
但是,几年后,积累了工作经验成长起来的他们,会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也许一个一线员工,在几年时间里可能晋升到班组长甚至是主管的位置,但是这些学生却已经能走到工程师甚至是高级工程师的职位,拿着的自然也不会是那种实习生的薪水;
这也就是一种成长的潜力,也是从学习能力到自己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并且慢慢积累,自我学习成长的一个过程;
也许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连一成都用不上,但是仅止就靠那一成,也许就可以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同样,在徐林的认知中,在企业内也是这样的,他参加了很多届学生聚会,颇有些感触;
排除一些特别成功的特例,很多学生的职业生涯大都是受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影响;
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就是这个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做电源行业的,很可能他的第二份,第三份工作也就都在这个行业里面转了,因为自己只在这行业积累了经验,后来可能都转不出这个行业了,因为已经到了中年,即便是有心,也冒不起险了....
毕业后就能进入一些大企业,确实很有优越感,但是,真会直接进入到关键岗位吗?
并不!
很多学生以储备干部的身份进到企业里面后,几乎就是哪里需要搬哪里,然后,什么也没学会,就是在企业里当个打杂的...
还有好一点的,公司会组织一个学习班组之类的组织,定期去到各个部门学习,然而,因为技能的问题,当然,里面也有些毕业生眼高手低的原因,不受待见;
所以这些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说白了,其实积累不了太多东西,而且,离职率很高.....
不可否认有些人是被现实打败了,现实和他们想象的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他们失败的经历,在企业里面就形成了一种恶性效应;
反正培养这些实习生大都是会走,花了公司的钱还没等创造出什么价值就溜了;
还不如培养一些员工,哪怕基础低一点,至少用着放心,而且技能还不错;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是至少徐林没办法搞定.....
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快,社会也越来越复杂,很多东西都变得很浮燥....
对于徐林来讲,现在就是有一个好机会,有一家很有潜力,但是暂时还不出名的公司,他要招自己的学员;
徐林看得很透,一帆科技别的不缺,但现在就是没人;
任谁进去了,只要不乱来,那都能成为个元老,在这个注定会起飞的企业里面,如果有上这么几个珠大的校友....
那会怎么样?
浅一点,那就是带动学校的就业率,再深一点,那要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没太大问题....
于是徐林已经开始考虑要组织一次会议,把那些机器人队的成员都叫过来,跟他们聊一聊.....
要透露的东西也不多,无非就是想告诉他们,可以优先考虑一帆科技,违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