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炯借故拖延时间,不过是想获得谈判的主动权罢了。如今,茶也喝过,下人们也都已经屏退,该谈正事了。
只可惜,李中易始终一副云淡风轻、稳座钓鱼台的样子,显然是不想主动询问内幕,杨炯在暗骂的同时,也只得硬着头皮开了腔,“不瞒李相公您说,下官北来之时,曾得知一下,魏王父子被契丹人给掳了去,太后娘娘整天以泪洗面……”
李中易大吃了一惊,魏王父子竟然被俘,这可是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啊。
以李中易的见识,他立即察觉到了,杨炯此行的真正来意,其实是想换俘吧?
咳,这就不好办了呀,李中易的脑袋立时涨成了八个大!
由于李中易并没有刻意掩饰,杨炯清晰的观察到,李中易惊得张大了嘴巴!
杨炯重重的一叹,说:“太后娘娘茶饭不思,已经瘦得不成人形,如果魏王父子有和三长两短,太后娘娘她恐怕……”
一旁的何大贝对符太后没啥感情,他分明看出来,杨炯打蛇顺着杆子往上爬,故意借势想压迫李中易低头。
何大贝长期主持参议司的工作,属于典型的劳心者治人的范畴,他不需要多想,就猜到了杨炯没有说出口的目的:魏王父子不能出事,必须平安的返回大名府。
论及谋划作战,何大贝的水平足够了,可是,怎么把尊贵的太后亲爹,从契丹人手上抢回来,他还真心没啥好办法。
何大贝傻了眼,李中易却暗暗一叹,他彻底想通了耶律休哥一直没出现的缘故。
不管是奚人也好,还是其余的各部落也罢,无论哪家的实力壮大,对于契丹国来说,都绝非好事。
所以,耶律休哥故意不露面,其实是想借刀杀人,此其一也。
另外,耶律休哥手头掌握的皮室军,那是契丹国内真正赖以镇压各部落的利器,死一个就少一个,异常精贵。
换句话说,耶律休哥并没有将李家军一口吞掉的绝对把握,一直在暗中等待机会。
李中易想到这里,不由暗暗庆幸不已,即使彻底击败了草原联军,他也没有肆无忌惮的追击,否则的话,必定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危局。
嘿嘿,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李某人也是个惜命的个性,这样挺好的!
李中易心里很明白,杨炯故意只了半截话,就是想等他主动借过烫手的山芋。
问题是,李中易不是神仙,他完全没有把握,可以把魏王父子平安的抢回来。
对方不是一般人,而是契丹国的第一名将,有名的智多星,统帅的又是契丹国最精锐的皮室军,很显然武力解决的希望几乎为零。
杨炯透露的坏消息,等于是把李中易推上了异常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
难,其实也不难,李中易决心装傻,故意只是闷头喝茶,却不说话,把杨炯晾在了半空之中。
杨炯千算万算,唯独没有料到李中易会耍无赖,装痴充愣的故意不说话。
“李相公,您看这事……”杨炯没有丝毫的退路,只得紧跟着挤兑李中易。
李中易露出满脸的愁云,只是一个劲的唉声叹气,就是不发一言。
杨炯真急了眼,他算是看明白了,只要他不明确说出朝廷的打算,李中易绝对会一直装傻下去。
所幸,杨炯本就是个精明之人,他看得很清楚,符太后与李中易不和,这早已是朝廷内外尽人皆知的事实。
如果符太后因为失去了娘家人的支持,导致权威大减,对于李中易而言,绝非坏事。
杨炯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通了这一层,只是,他很想让李中易主动接球。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残酷,面对一直装傻耍无赖,不想主动表忠心的李中易,杨炯浑身上下充斥着无力感。
李中易的态度其实很清晰的,他即使表现得无比的忠诚,也不可能获得符太后的青睐。
如今,李中易拥精兵数万,即使没有谋反的想法,只要有颠覆朝廷的实力,就必然会被符太后所忌惮。
除非,李中易主动交出兵权,从此只做个富贵的田舍翁,否则的话,他必是朝廷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看透了一切的李中易,有资格更有理由装傻,被挤兑得不行的杨炯终于忍受不住巨大的压力,只得拱手说:“君父有难,人臣虽肝脑涂地,亦须在所不惜。范相公有手书在此,还请李相公过目。”
PS:凌晨还有至少一更,厚着脸皮求几张月票鼓励下哈,拜托了兄弟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