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唐朝贵公子 > 第五百六十章:岂不美哉

第五百六十章:岂不美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要知道,这等坚壁清野,对于生产而言,有着巨大的伤害。

就如曹阳这样的农户,这就意味着,自己的房屋需要被烧掉,自己还未成熟的粮食,需要立即收割,可实际上,这粮食就算是收割了,其实也没法吃的,因为还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这粮根本没法吃。

自己还需携家带口,抵达金城。

让自己的妻儿和母亲日晒雨淋。

甚至自己还需被征募,成为军中的一员,不再照顾自己地里的庄稼,却只能每日卫戍在城墙里,枕戈以待。

而一旦起了战事,就意味着……自己可能会死。

战争是最无奈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高昌国的人而言,他们一直都在战争的受害者。

当然,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相比于战争,战败的损失更大,因为这就意味着,自己妻儿无法受到保护,两相其害取其轻,曹阳只能拿起武器,保护自己的家人。

只是现在……却一下子让曹阳燃起了一丝的希望。

因为如果大唐不和高昌敌对呢?

为什么要敌对?

大唐连突厥的骑奴,都如此的善待。

难道他们会屠戮我高昌国的百姓?

看来……战事可能要结束了。

于是……

像曹阳这样的人,这些日子,如释重负,营中少了许多紧张的气氛,甚至……寻觅了一个好日子,曹阳告假,兴匆匆的跑去寻了自己的母亲和妻儿:“娘,我看战事要结束了,大唐……根本不想进攻……想来不久之后,他们便会派出使节,来和咱们的大王议和。”

“阿弥陀佛。”听闻了这个,曹母大喜过望。

她浑浊的眼里,仿佛一下子放出了光。

高昌国笃信佛教,曹母更是如此。

毕竟……今生实在太苦太苦,若是没有下辈子,人生有何乐趣可言。

曹母不断的点着头:“好好好,若是能如此,这就太好了,我儿,不必再让娘担心了,我们可以回乡去……今年的收成已没了,可这仗不能再打了啊,再这样下去,到了来年,错过了春耕,咱们便真要饿肚子了。”

曹母念兹在兹的,就是家里的十几亩地,虽然那土地大多长不出多少庄稼,却是曹阳父祖们真枪实刀拼出来的唯一财产。

“等再过一些日子,便要入冬,那时候,去山里,想办法砍伐一些木头,咱们重新将屋子搭建起来。我孙儿……这几日总喊冷,没有屋子,这冬日怎么熬的过去?还有……娘走的时候,偷偷在窖里藏了一些粮种呢,到了来年,咱们便可春耕了。你有气力,你的婆娘呢,又贤惠,孙儿又机灵,咱们能过好日子,往后……天天有馕饼吃。”

说着说着,曹母哭了出来,她喜出望外。

终于……有了希望了。

在这里……固然勉强能找到一口吃的,可曹母却从未有过这样的绝望。

于是,她一面流泪,一面摸着孙儿的小脑袋,而这娃儿,却是死死的盯着曹阳的腰囊,他希望自己的爹,又可以变戏法似得,变出馕饼来他吃。

这些日子,母亲从未这样高兴过,曹阳也不禁抹了抹眼泪:“诶,听娘的,来年开了春,我好好干活。”

曹妻在一旁,也是咧嘴笑,只是她咧嘴的时候,露出黄牙,她肤色也粗糙,即便是肤色细腻的汉人,在这高昌住的久了,难免肤色像结了一层消不去的疙瘩一样。

可这笑,在曹阳眼里,却是说不出的踏实。

他将曹妻拉到一边,低声吩咐,让她好好照顾母亲。

曹妻不断点头,忍不住担心的道:“到底何时战事结束。”

曹阳想了想:“只怕快了,就这几日,咱们和大唐,毕竟是兄弟,那河西的陈家,我打听过,也是很仁义的。咱们的大王,难道想和强大的大唐为敌吗?不久,只怕中原持节的使者就要抵达,到时,咱们便亲如兄弟啦。”

这些都是曹阳在营中听来的消息,几乎所有人都是众口一词,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了。如若不然,唐军早该来了,何至于只是一些突厥骑奴来。

当然,彼此之间有纠纷,这也是合理的,兄弟还会有红脸的时候呢,可兄弟终究是兄弟,血脉相连,不至反目成仇。

曹妻见他如此的笃定,也就放下了心,便忍不住咯咯笑道:“到时我们便可回家啦?”

曹阳笃定的道:“嗯,回家!”

这两个字很重,而后,他交代了一切,匆匆的走了。

营中有些松懈,大家已经不似以往那样紧张了。

大多数人都认为,最多七八日,大家就要原地解散,而后各回各家。

就在这临别的时候,同袍之间,反而珍视起平日的感情来。

几乎每一个人在营中都在说着,一旦解甲归田之后,自己要做的事。

有一个叫刘毅的小家伙,才十四五岁,个子矮小,只比车轮高一些,他拍着胸脯四处跟人说:“等战事结束,我便穿过戈壁,去河西去,我想吃肉,我一天吃一个罐头。”

一说起罐头,不少人便哄笑,人们喜欢这个小家伙。

而他总是说到了铁罐头,都让不少的从义军将士们垂涎三尺。

当然,更多人只是一笑……河西……太远啦,大家祖祖辈辈都在高昌,高昌就是家,祖祖辈辈守了这里几百年,怎么能轻易说走就走。

曹阳也跟着咧嘴笑,他心里和踏实,像灌了蜜似的,在他看来,这世上最重要的是,是回到自己乡中去,奉养自己的老母,带大自己的孩子。

…………

曹端接到了一份份从从义军中的密报,越发的担忧起来。

在他看来,这一定是大唐的诡计,他厌恶士卒们的愚蠢。

可是……此时他却拿这些各种流言没有丝毫的办法。

因为此时,自己苛刻的去约束将士,势必会引发将士们的反感。

而若是不断的提醒将士们,继续森严戒备,又会让将士们认为,大唐已经申来了橄榄枝,而自己却非要和大唐为敌。

如此一来,这战争的责任,就在高昌国一方了。

没有人愿意打仗,这一点曹端有清醒的认识,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将士们现在在想什么,而这……对于曹端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此时曹端不敢做主,立即向高昌王廷密报。

可怕的是,这些流言蜚语,早已从金城,通过一个个快马,传递到了整个高昌国,四郡十三县,到处都是关于这样的流言蜚语。

过了几日,曹阳在城头卫戍。

却有数十个骑兵,护卫着一辆四轮马车来,而这四轮马车,打着朔方郡王的旗帜。

有校尉大呼:“警戒,警戒……”

可这警戒的声音,却迅速的被欢呼声淹没。

因为……河西终于派来了使者。

这满城的欢呼声,仿佛带来了凯旋的消息一般。

将士们纷纷聚在了城门下,想要打开城门,迎接这车马入城。

当然,守门的校尉,却不敢随意开启城门,忙让人守住。

无数人翘首盼着。

直到曹端不得不带着一队人马来,他阴沉着脸,看着这城楼上下无数殷切期盼的将士,最后咬咬牙:“放他们入城。”

河西的骑士,护卫着车马进入金城。

在无数人的瞩目之下,马车里走下了人来,来人乃是崔志正。

崔志正也是见了鬼了。

他哪里想到,陈正泰指名他来做这个使节。

虽然他知道,高昌国依旧信奉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

可是自己……是来劝降的。

他面带微笑的下车,和曹端见礼,口称道:“鄙人崔志正,出自清河崔氏,今代表了朔方郡王殿下,特来议和,现在途径金城,恳请金城提供一些便利,我等在此住一宿,明日继续出发,前往高昌王城。”

议和……议和的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