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弄清了自定ai的基本概念,潘文再次提问。
“如果我定义了一个复杂的ai,能不能下次来买?”
“可以,保存时会自动扣取10星币。”
……10星币都够一个精英基础船员的年薪了,不过在这个黑漆漆的地方也算是很廉价的消费,总不能奢望免费吧。
有了确定的答案,潘文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花点时间。
“能不能打电话?”
冷场数秒。
“通讯限制解除完成。”又回到了电子合成音。
打了个电话给在外面等着的艾尔莎三姐妹,让她们先自己去玩儿,等他下个电话再来接他。
做了次深呼吸,退回后转到机械分类――太空飞行物――现代化战舰。
老实说他已经受够了现在的舰队结构了,人员多的要命不说,几艘护卫舰都是不同的型号,甚至连厂家都不一样,单单一个超空间跳跃重锤号和黑潮号就是不同的体系,每次出发前还要先计算好相对距离。
他当然可以选择直接到厂家购买同一型号的船,可这不是手里没钱呢吗,所以他想多花点时间看看自定ai能不能带来一些惊喜。
先是战舰外形的定制,为图方便选择了一个既有的推荐外形,侧面与重锤号一样形似刀刃,顶面是略呈长方形的几何多面构造,不一定有用,起码看起来能更容易对付雷达。
下面是调整船壳尺寸。
根据几个月来的作战经验,潘文将船壳的长度调整到220米,差不多是轻型护卫舰的平均长度取了个整数。
是重要的内部结构了。
护卫舰的内部结构是很复杂的,系统一大堆,为了避免少了什么不起眼的设备,他直接选择让系统按轻型护卫舰标准自动填充,再手动按需求修改。
按潘文的设想,以后需要一种采用标准火力,人员少,也就是维护成本低的炮灰护卫舰。
虽然用护卫舰做炮灰似乎奢侈了些,可是跟玩家作对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护卫舰才能装备的全尺寸武器是这个世界上能量武器中精确打击射程最远的,火力强度也不弱,即使是玩家们也无法直接忽视掉的炮灰才是好炮灰。
既然要用最少的人,那护卫舰级的机库肯定是不能要的,为机库服务的技师、驾驶员、基础船员占据整个战舰里几乎一半的人口。如果真要用到机库的载机或收纳功能,可以由其他船型负责,炮灰们负责好炮灰的事情就够了。
抛弃机库后会节省大量内部空间,人员的减少也意味着活动空间的降低,可以以此为基础增加一些内部设施。但在那之前,潘文还要进一步减少舰船的人员需求。
他面前的系统名字叫专属ai定制系统,而战舰上的主机为了增强火控瞄准与追踪的速度,只保有逻辑运算能力根本就没有ai!
要做的也很简单,为舰船添加个有ai的控制机。类似控制方式在第二世界的历史中早几百年就有了,后来是因为人员过少后太容易被骇客行为、电磁武器和登船战斗干掉,且在港口以外的地方难以对自身进行维修,才回到了船越大人越多的模式。
潘文心里觉得玩家应该不屑于用非常规的手段攻击npc,不过他也需要跟其他势力的npc互坑,所以还是要考虑尽可能规避掉人员过少带来的各种弱点。
第一,ai控制与战舰核心主机分离,并把本体放在距离主机很远的位置,因为护卫舰的体积够大,每个区域对高能电磁爆炸产生的反应不同,再为两台主机额外增加一层防磁层后,能最大限度避免同时瘫痪。
第二,在战舰控制室的部分,ai只负责导航、雷达和战术班的工作。它不再像几百年前一样控制武器、护盾系统,这些战斗系统还是由人来做,控制室中的人员大都有超能力型执照,可以提高战舰能力的同时,也回避掉ai被黑客入侵产生的不良影响。
至于避免登船战斗,就跟ai或主机没啥关系了。按潘文的思路,既然机库都没了出港后就没有人员出入,干脆什么通道都不留。
想法似乎与船员的进出需求有矛盾,然而事实不是如此。
简单的说,他只要把入口做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开就可以了――比如在ai控制开启锁定零件后,还需要起重机帮忙把舰船整个面上万平米的装甲一起拉开才能出入――缩小比例的话就与古代的手机壳、书皮差不多意思。
这种结构同时能起到将人员出入通道、设备检查与维修通道隔离的目的,外人如果不明白结构,在外装甲上打洞也不一定能找对地方。
到了这一步,人员出入与维修通道都被完全隔离了,那还需要什么设备维护人员?
有智能ai帮忙,甚至连引擎、能源、食堂的管理都可以交给它遥控的机器人,算一算,一船能有个三四十人就顶天了。说白了变成了大号巡逻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