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发动机和传动钢索,地勤车进入,注意烟火禁绝!”
“一、二、三,用力!”
“油罐车进场,准备连接输油管,注意和弹药保持距离!”
“检查所有的弹链,标准弹、**、拽光弹混编,按照基数弹药进行清点,把弯曲变性的子弹剔出来!”
等第一缕阳光照耀着大地的时候,机场的停机坪上顿时忙做一团,各个地勤部门顶着清晨浓重的露水和寒意在机场上往来穿梭。没过多久,地勤服灰色的外壳上就沾满了露珠,夹克式的上衣被风绳紧紧的箍在身上。军官们的口令声在机场上回荡,结实的翻毛皮靴在草地上沙沙作响。
在机场的停机坪上14架全金属的双发轰炸机沿着横向整齐的排成一列,铝合金的机身被统一的漆成了墨绿色,除了机尾上巨大的白色序列号,这些飞机几乎和草地融为了一体。在折叠梯的帮助下,地勤们将覆盖在重要部位上的防尘布一一揭开,露出轰炸机标志性的玻璃机首和背部半球形的电动炮塔。两具液冷发动机驱动着三叶螺旋桨,一左一右的分布在机身两侧,发动机下端粗大的进气口格外的醒目。算上中队部下辖的两架(二战德军编制),这里停放着一整个轰炸机中队。
说起来这是航空兵第一次投入实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机务大队中的军官和士官们主动的替换下那些入伍不久的士兵亲自掌握每一个细节,颇有些我兔基层军官带头干的味道。一群人在晨曦中甩开膀子埋头干,卸空了的油罐车刚刚开走,预备作战使用的航空炸弹就被手推车拉到了现场。这次的攻击目标是毫无防护的步兵集群,50公斤以上的航空炸弹威力过剩,有牛刀杀鸡的嫌疑。所以,在出发前轰炸机内置的600公斤弹仓全部进行了改进,以便容纳数量庞大的小型航弹。
“嘿,这就是我们的快速轰炸机吗?看上去不错,似乎是俄国人的sb(斯波)系列。”曼施坦因紧了紧身上风衣,看着停机坪上整齐排列的轰炸机中队,这位在平行时空中在东线摸爬滚打过的老将感到莫名的熟悉――这特么的不就是毛子的sb(斯波,不是**)――2系列吗?!
“是的,将军,准确的说是捷克斯洛伐克的b-71。”似乎永远披着白大褂、躲在车间里的装备部长,挠了挠鸡窝一样的头发,笑盈盈的迎了上来。
这位科学怪人一样的装备部长,姓黄名天德,在一众系统征召来的军官中向来属于智商爆表、形式怪异的奇葩人物。对于那些浑身散发着邪恶钢铁气息的苏式重武器,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据说当年也是“多炮塔神教”中的一员,是个不折不扣的火力控。这货作为装备部长上任后的第一天,就把喀秋莎(龙卷风还搞不出来)、t-34系列甚至是is(我大铁人系列)系列等大杀器列入到研究计划中去,雄心勃勃的打算在37年之前,在华北平原打造出一支毛(熊)风格的钢铁集群,用履带好好的招待一下机械程度渣渣的日军!
再加上毛子的货色向来是结实耐艹、价格低廉的存在,对于腰包并不是太宽裕的独立师来说,有着无以言表的吸引力。所以,这款毛子在1934年研发成功、直到巴巴罗萨之前依旧是主力的轻型轰炸机出现在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b-71?捷克人仿制生产的亚型吗?”边上的莫德尔不可思议的摸了摸下巴,一脸不解的问道。
作为在平行时空中亲身经历过那段黑历史的当事人,莫德尔对于毛子和捷克之间用斯柯达山炮换飞机的交易有所耳闻。这比看似皆大欢喜的交易,到最后却是最大的鸡肋。斯柯达方面给出的仅仅是许可制造,而不是全部的技术转让,所以纯种的斯柯达山炮从来就没有在毛子那里生产过。几经周折后生产出来的1939型76.2毫米山炮也因为结构复杂,不符合毛子全面战争的军工思想,在小批量生产后被束之高阁。捷克方面的仿制进行的太晚,等生产刚刚走入正轨的时候,就被小胡子连人一起吞并了。早先生产出来的轰炸机被德国空军接收,作为假想敌一直服役到41年左右。
作为当事人的两国,都没有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莫德尔有些闹不明白,一向追求“多快好省”的装备部为什么会选择捷克人生产的亚型。如果没有合适的型号选择,我大德意志的he-111也可以哒!
“是的,莫德尔将军,确实如此。作为一款仿制生产的亚型,这些工程师在仿制过程中还是下了一番心思的。原型上对于机体结构的一些加强是没有必要的,除了增加重量不会带来更高的安全系数。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所以我们选择了它!然后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升级,用两台1100马力的db601型发动机替代了原型上m-103(960匹马力),机首和机背炮塔上的航空机枪,也被换成了双联装的12.7毫米,火力更为强劲!而且,可以和菲亚特通用弹药,对于简化后勤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咧着一张大嘴,这位挂着中校军衔的装备部长对着两位将军款款而谈,比划着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