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第七卷 第十一章 谦卑的修行

第七卷 第十一章 谦卑的修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力灵示: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做任何事情,都要谦卑。去观察宇宙万物,山要是太有棱角了,石头太锋利了,水就要去冲刷它,把它磨平,弄得很光滑。很光滑后,水也好,风也好,再也损伤不到它了。这就是要谦卑,不要太有棱角。做人也是如此。你看水,装到方形盆子,水成了方形,装到圆形的,它就成了圆形。这是我们向水学习到的精神。

许多人走上社会后,会觉得到处碰壁,然后抱怨社会不公平。这个碰壁,其实是好事,人要是懂得修正自己,坏事也是好事。不懂得修正自己,好事也是坏事。比如说,一直都很顺利的人,他就会骄傲,这样子就会颠倒。所以,一切顺利一定是好事吗,不一定。

人的一切,都是天地,他人给的。比如说,这个色身,是父母给的,也是天地精华所化。山精鬼魅修行几辈子,都是为了得到人身。人得到了,就要珍惜。那不仅色身是别人给的,任何一样,都是别人给的。用的,吃的,你找不到一样,是自己可以生产的。所以古人要拜,天地君亲师是天地给的,父母的,祖先给的,他人给的,总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别人给的。所以要谦卑。

再比如说名声。佛在世时,自己并没有自称佛,佛是弟子给的。那祖师大德在世时,也没有自己称自己为祖师,是弟子给他的。比如说惠能登上六祖的宝座,也是他的弟子给的。他的弟子叫做神会。所以华严经中说,众生是树根,诸佛菩萨是华果。因为有众生,才有佛。

谦卑是人一辈子要修行的。越修行越谦卑,才能进步。这个也是很难。比如说,我能写一写文字。大家给了好评,我似乎也觉得自己有些境界了。这就是害人。古人讲的,人会死在自己的长项上。会游泳的人一般死在水上,会开车的。一般容易在车上遇难。人有一个长项,就会自夸,就有了骄傲的资本。这不是损害自己的修行吗?做了善事的,会执着自己的善事。念了几部经的,会执着自己会念经。吃素的,会执着自己吃素,盖了庙的,会执着自己盖了庙。人都觉得自己有些功德,这样子恰恰是失去了功德。

谦卑是一生的功课,尤其是修行人。要时刻点醒自己。修成了谦卑。什么都修成了。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跟任何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世间人在这些情况下,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呢?譬如,无论事业上也好,学习上也好,如果别人比自己强一点,就会嫉妒、不高兴;如果别人与自己不相上下。就会想方设法超过他;如果别人不如自己,就会寻机侮辱对方。刚刚相处的时候,不一定立即看得出来;时间久了以后,这些心态就会慢慢出现。凡夫基本上离不开这样的心态。

但是大乘佛法却告诉我们,在和任何一个人相处的时候,要发自内心地认为。在所有人当中我是最底层的人,我不如所有的人。为什么要这样想呢?这样我们就不会有骄傲自满的心态,才不会去欺负任何一个生命。

不过,这种心态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倘若心里自以为了不起,却表面上说自己是最差的、最弱的,只是虚伪地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就不符合大乘精神。

所有的生命,包括蚂蚁、蚯蚓等等,对我们的恩德都是很大的,虽然也许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但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这些蚂蚁、蚯蚓等等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利益,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众生的呢?在流转轮回的多世累劫当中,我们有些时候是去杀这些众生,有些时候是去骂这些众生,伤害这些众生,偷众生的东西等等,就只会这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有其他作为,哪怕只是在这一生,我们也伤害了很多很多的众生。

汉地的学佛人很多都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佛的,除了一些小孩子以外,都是半路学佛的,虽然在此之前,我们不是什么屠夫、妓女,但现代人的生活,却总是跟“点杀”等残忍字眼连在一起的,即使现在我们也学佛了,听了很多法,学了很多大乘知识,但我们现在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证悟呢?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我们不是最差的又是什么呢?

现代人就是这样,有了一点钱、一点权、一点学问,连走路的方式都不一样了——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大乘佛法最反感的就是这些做法,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修行人。

名利、金钱到了关键的时候,能起什么作用呢?你们可以想想,全世界最富有的富翁倒在病床上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他的钱可不可以帮他解决什么问题呢?根本无法解决!那个时候,他和最贫穷的老百姓所面临的都是一样的,名利、金钱等等,只是一套用来欺骗我们的骗术而已!

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词——“和谐从心开始”说得很好,一切就是从心开始的。中国联通的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也是这样,沟通也是从心里开始的,如果心与心不沟通,心与心不和谐,表面的沟通与和谐实际上都是虚假的、骗人的,这些骗局不但对整个生命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导致很多的不利因素。

虽然大乘佛法并不是说什么事情只是心里想想就可以了,仅仅将菩提心停留在口头上或思想上,而没有实际的行动是不行的,但真正的菩提心却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第一步一定要从心里开始,之后才是外表上的实际行动。没有发自内心的一举一动,都是虚伪的,整个佛法都不欢迎、不提倡这一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